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推动创业教育不断深入。2012年8月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第一次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做出了规范,创业教育将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其本质的认识还不全面,这是制约创业教育深入推进、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创业教育不是少数精英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
谈到创业教育,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就是创办企业的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造就大学生老板、企业家,并把学生自主创业人数的多少视为衡量创业教育成效的唯一指标。与这种认识相关,许多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但往往将其简单等同于创业技能教育。
其实,创业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根本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业素质,对象是全体学生。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绝不是狭隘的“创业技能培训”,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更强调创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每一名大学毕业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急需的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实现形式。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长远,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具体条件,支持部分学生的创业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更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不是自成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必须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育形式
由于对创业教育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不少人认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截然不同,它是被“临时”添加到现行专业教育体系之上,目的就是把极少数学生培养成自主创业者乃至企业家。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许多高校想当然地将创业教育简单化,使之成了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第二课堂”。实践证明,这种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创业教育缺乏可持续性。
事实上,与普通社会群体的再就业式创业不同,大学生创业多是以应用新技术、提供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创业,他们的最大优势是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因此,专业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础,创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必须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创业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自觉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切实抓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创业活动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引导和激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或渗透创业的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创业元素。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业、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不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而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长久之策
不可否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与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密切相关,开展创业教育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人认为,创业教育不过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权宜之计,主张通过“短、平、快”的创业技能培训,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成了许多高校的现实选择。
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创业就是开创新事业,创新是创业的核心,没有创新,创业根本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不断学习创业知识,积极提升创业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勇于创新者,不断增强创业意识,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换言之,创业教育不是也不可能是企业家速成教育,而应当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新创业一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而这恰恰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要任务。(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