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前传》,是一部能给我们带来深深感动和警醒的作品。在19世纪清朝末期到20世纪民国之前,其间包括丁戊奇荒、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日俄战争等多个时代背景,作品从小人物的视角,以管粮的经历为主线,写出了管家三兄妹——一户普通人家在大时代中的离散相守,命运变迁,在一系列纷繁凝重的历史事件里,抒写了闯关东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与担当,生动再现了政治昏暗、民不聊生之际,中国人的顽强生存和不屈奋起。
作品健康清新,大气明快。符合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故事讲得好。对高满堂的前两部“闯关东”作品的民族气英雄气是一个很好的延续。而且用更为丰满的史实和事件,更为丰富的画面和较快的节奏,把中国人的兴亡之责和民族气节讲述得更加集中生动。在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在内忧外患之际得以多方位艺术呈现。如英法联军入侵时,有黑旗乡勇的浴血抵抗。俄国金匪强占中国金矿时,有关东人的拼死奋战;修筑抵御外侮的工事变成“豆腐渣”工程、矿丁的血汗钱变成老佛爷的胭脂钱时,有位卑不敢忘忧国的血性汉子的怒起;即便在谋生逃难时,也不向命运屈服,并不忘帮扶他人等等。中华民族素来是爱国家,明大义,英雄辈出的民族,剧中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矛盾的凝结与消解,都力图见思想见感情,见民族魂见英雄气。剧中虽然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但更多的是用家族史折射百年前发生在白山黑水间的跌宕起伏的那段历史。
齐鲁大地有着传承久远优秀文化的传统。作品在展开闯关东激昂悲壮历史的同时,突出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守情义,讲究忠信、坚韧善良的品格,表现了家国一体情义无价的传统文化特质。作品对重情重义,知恩图报,自尊自重等传统品德的艺术诠释,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不断放大与张扬,为众多人物的立身行事,为人之道,铺设了鲜明的底线和标尺。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之所以产生与传承,有了可以令人深情回望的源流。这是作品着重强调的文化传统。正是有了这条文化传统的源流,剧中人物的情义,开拓,进取,才变得脉络清晰,真实可信,这也成为民族精神历经淬炼、得以光大的深度支撑。
塑造人物是影视剧的灵魂,这部作品中的众多人物个性鲜明,性格丰满,演员的表演比较到位。管家三兄妹也好,其他人物如张大人、阿丽玛、韩老大、周光宗、卡佳也好,或者质朴诚实,嫉恶如仇,或者泼辣善良,狂野豪放,或者老谋深算,抑或由邪至正等等,各种人物交织一起,各有其面,各自精彩,栩栩如生。众多人物在时代潮流中的沉浮,在人生轨迹上的挣扎,有悬念,牵人心,构成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历史画卷。人物是作品的中心,人物的命运和形象的鲜活是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驾驭之功,对地域和时代气息的深刻把握,使作品接了地气,有了人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个性鲜明的人物画廊里,家国情怀,重情重义,又都始终如一条闪光的红线,将许多人的情感行为凝结成一个强大的气场,散发着质朴感人的光辉。
作品在地域的展现上有气势,有突破,有特色。剧作的场景涉及了山东,河北,东北,内蒙古等地,着重展示了富有韵味的关东地域的风土人情,镜头甚至延至俄国边境小镇伊格纳斯等,视觉形象丰富,场面壮美辽阔,人文内蕴深厚。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风光民俗,与正发生于这块土地上的颠沛流离和民不聊生等残酷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镜头语言很有张力。看得出,为了艺术美的追求,剧组曾转场多地,采访人物众多,运用史料严谨,一些文化习俗的展示,如婚嫁,二人转演唱,以及经商,农事稼穑,还有金矿的管理防卫等描写,都颇有新意,有观赏价值。深入生活,深刻体验,深入人物情感,把创作者的思考搭在当时的时代脉搏之上,是作品好看耐看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文化的功能概括为新的提法,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闯关东前传》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可亲可敬的人,可歌可泣的事,历史在画面中行走,无数人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过程中,抒写着自尊与自强。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剧作主创人员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清醒,他们用自己的艰辛劳动与智慧,在坚固和强化着我们曾经拥有,也曾一度变弱的民族精神和家国理想。在作品的拍摄播映中,在对过往的再现与遥想中,历史的真实面目或许会被岁月消磨,但文艺工作者将一个民族的精神回放与光大,自觉担负起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的努力,让我们产生由衷的敬意。
当然,该剧也有一些不足。如谋篇布局上,前后故事的衔接和风格呈现不太一致。后十多集矛盾冲突的因果有时不太令人信服;为了好看耐看,管家几兄妹的情节线同时推进,但有时情节、画面的连贯性上略显粗糙,有的事件原因和结果交待不够清晰,演员化妆、形体的真实性上与时代有些距离。此外,为了强调感情的张力和故事的传奇性,有时人物形象、情节细节,矛盾冲突的起承转合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等等。但是,瑕不掩瑜,这部作品在当下,是一个很好的引领。(作者为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