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4日 星期一

    防灾减灾,跑好气象“第一棒”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13 版)

        干旱、暴雨、冰雹、凝冻、秋风……作为我国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省份之一,贵州每年因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近5年,气象灾害给贵州经济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3%—5%,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发展,也是造成农民返贫的主要因素之一。贵州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说:“基于此,贵州气象工作的核心就是尽可能减少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趋利避害。”

     

    “贵州天气的多样性与局地性”

     

        与平原地区相比,地处山区的贵州在气候上有其特殊性——由于海拔高低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同一天的温度可能相差5—6摄氏度;即使在山区,向阳坡与背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气候也大不一样。

     

        赵广忠坦言,在贵州做气象工作,有压力也有轻松之处——压力体现在贵州气候的多样性上,要想规避每次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很难;而好处则是,在贵州,气象灾害的影响(例如暴雨、冰雹等)往往是局地性的,来得快,去也快。“历史上,尽管交通不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但贵州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外出逃荒现象——这与贵州气候的局地性与多样性不无关联,因为无论是旱还是涝,在这里总能找到可吃的东西。”赵广忠说。

     

        面对这种“碎片化”的气候特点,赵广忠认为气象工作也要相应地“分散化”。“只要把大的气象背景信息告知地方观测站和工作人员,当地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防灾减灾情况做好气象服务。”

     

        据悉,目前贵州全省有260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基本上能够满足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的需求,而且仍在不断优化之中。

     

    “顺应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

     

        对于贵州气候的规律性,赵广忠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我国西北地区不同,贵州这个地方风雨天比较多,所以不适合建太阳能电站。同时,比起我国东北地区光照足、植物生长周期长的有利因素,在贵州,籽实类植物的生长条件也不是很好。不过,由于太阳直接照射强度小,比较适宜叶类植物生长。”

     

        “对于气候资源,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实际气候状态,二要顺应而非违背当地的气候规律——这就是最好的气候资源利用。”在赵广忠看来,贵州这种“天无三日晴”,“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也是可加利用的气候资源。“例如在贵州南部罗甸这一带,其春季就相当于贵阳的夏季,冬季相当于贵阳的春季。当贵阳的冬季没有蔬菜供应时,罗甸的气候正好适合种植蔬菜,可以供给贵阳。”

     

    “传播信息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内涵”

     

        赵广忠认为,虽然公众对气象部门的基本认知是天气预报,首要期待是及时、准确,但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否是个科学问题,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用最简便的办法将气象信息告诉给公众,即“如何扩大天气信息的知晓度”。“例如,当雷达回波显示,20分钟后贵阳地区的降雨要增强并伴有闪电——这时只有几名预报员知道,我们需要致力去做的,就是如何将现有预警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传递出去。”赵广忠说。

     

        目前贵州已经能够在全省区域内通过手机短信预警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事件,在市州所在地也能够实现每小时的电台短时临近天气播报。不过,通过各种渠道将气象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才是公共气象服务在当前重要的工作内涵。赵广忠说:“如果我们提前告知公众:20分钟至30分钟后一场冰雹将来袭,让路面上露天停放或行驶的汽车可以采取相应的避让或防护措施,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本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