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新闻分析

    “棱镜门”丑闻在美持续发酵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7日   08 版)

        随着“棱镜门”丑闻愈演愈烈,当事的美国情报部门与互联网服务商在压力之下纷纷自辩,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越发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日前先后在国会作证,为政府监控行为辩护。他们表示,利用监控境外网民上网的“棱镜”项目,美国曾挫败数十起恐怖袭击图谋,包括2009年恐怖分子袭击纽约地铁的图谋。穆勒更声称,如果2001年就监控民众通话,“9·11恐怖袭击”就不会发生。穆勒还首度证实,联邦调查局正在对泄密的斯诺登进行刑事调查,“这些泄密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另一方面,谷歌、微软和“脸谱”等被牵涉进“监控门”的美国大公司相继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更透明态度,披露安全机构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数据的情况,以证明这些企业的“清白”。据报道,谷歌和“脸谱”正与美国政府谈判,以公开更多有关国家安全数据请求的信息。“脸谱”公司15日发表声明称,2012年下半年,“脸谱”收到了来自美国政府部门的9000至10000次对用户数据的请求,涉及1.8万至1.9万个用户账户。“脸谱”法律顾问在声明中特别强调,“脸谱屡次当场拒绝这类要求,或请政府大幅缩小他们的要求”。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庞大的监控体系,“棱镜门”所披露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据美联社、彭博新闻等媒体15日报道,多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早已通过海底光缆复制所有进出美国的网络信息,然后交由国家安全局情报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上千家科技、金融和制造业公司与美国国家安全部门开展紧密合作,向其提供敏感信息,同时获得机密情报。这些项目的参与者被称作“可信合作伙伴”。彭博社指出,在一些情况下,政府部门收集的信息不仅用于国家安全,也用于入侵敌对国家的计算机。比如,微软公司在公开发布补丁修复漏洞之前,会向情报部门提供这些漏洞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保护政府计算机,并入侵恐怖分子或敌对方的计算机。再如,英特尔旗下信息安全公司McAfee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均有合作关系,被视为有价值的合作伙伴。McAfee防火墙能收集到黑客信息,其数据还能确定网络攻击的源头。McAfee同时也了解全球的信息网络框架,这对美国情报部门意义重大。

        除了免担民事责任,各“合作伙伴”还能在合作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情报支持。对于可能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安全威胁,有关公司将获得快速预警,及早获悉严重的互联网攻击事件以及有关幕后操控者的信息。2010年,谷歌表示该公司遭到黑客攻击。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据称从美国情报机构处获得了高度机密的相关信息,从而知晓了攻击来源。当时布林获得了临时的机密情报授权,得以了解相关情况。

        “棱镜门”丑闻将不可避免地对美情报部门与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前中情局局长海登15日对此间媒体表示,斯诺登对美国政府监控项目的曝料已惩罚了依照法律配合政府监控项目的美国公司,尤其是这些美国公司的国际业务,因为海外市场对其信任度会降低。“棱镜门”同时还将影响到美国在国际上的信任度,并由此损及美国政府的反恐能力,对未来的监控操作将会有直接影响。海登称,“棱镜”项目的泄露将使敌人了解美国监控能力的真实水平。一些国家或者情报来源本来可能考虑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现在他们可能对美国的行动缜密性和保密能力失去信心。

        受“棱镜门”影响,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正在考虑立法限制政府合同商接触敏感数据。根据去年10月数据,美国有140万人可接触到“绝密”信息,其中48万多人是为合同商工作。爱德华·斯诺登拥有更高一级的“绝密/敏感信息”接触许可。(本报华盛顿6月15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