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理工大学礼堂,86名中小学生作为“上理之星”登上领奖台。他们因为科技、艺术、体育、公益、自强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斩获上海理工大学“上理之星”称号。
“上理之星”评选已经延续几年了。从2003年至2010年,上海理工大学先后组建了附属小学、初中和高中,搭建了大、中、小各学段联动发展的基本框架,开始了创新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的探索。
翁梦荻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三年级学生,她与该校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们投入到对未来机器人的畅想与开发中,模拟出能够进入人的身体、帮助人类清除体内病菌的机器人,凭借这一作品,在今年上海市机器人中国赛区世锦赛上获得了华东赛区一等奖,也不出意外地获得了“上理之星”奖学金。
“上理之星”的评选是上海理工大学实现大中小学“教育链”无缝衔接的重要载体,该奖学金不唯分数论,其导向是弘扬美德、崇尚创新、彰显特长、励志自强,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托“上理之星”这一载体,大学将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大学文化传递进了中小学课堂,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他们在“英特尔”创意大赛、“头脑OM”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五年间,上理附属学校有500余名学生获得“上理之星”称号,更多的学生获得荣誉提名,累计资助金额达52.2万元。
设计一个机械装置发送三封自定义的“邮件”,邮件在没有手的触摸下被传递2.4米的距离,同时经过一个“处理器”来鉴定该邮件是否为“常规”“垃圾”或“携带附件”,并以8分钟短剧形式呈现这一过程——这是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赛区决赛暨第26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的赛题《电子邮件》,“尚理OM创意联盟”的选手们从408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一匹黑马。
这个成立于2012年6月的社团由上海理工大学联合附属学校共同建立,也是全国首家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OM社团。它利用大学生的智力资源带动中小学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开展,从上理附小到附初、附高,再到上理工,这种融合了科技创作与艺术表演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崇尚和追捧。
成立“尚理OM创意联盟”是把创新教育贯通于从小学到大学全过程的一个案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上海理工大学资源已经全面与附属学校共享,大中小学之间没有“围墙”:从汽车工程实验室到国家级经济管理教学示范中心,从工程实训基地到校史博物馆,各类资源都向附属学校开放;上理工的机器人、计算机等优势和特色专业的课程资源向附属学校延伸,供中小学生选修,并且互认学分;上理工的校园文化也在向附属学校传播,如学校邀请中小学生与大学生一起参加沪江国际文化园的各项文化活动等。
大学与中小学的联动并不停留在“走进”“引进”与“互动”上,而是在内涵上下功夫,建立起了集合双方智慧的校本课程体系。例如,附中引进了上理工机器人基础、solidworks三维结构设计、英语口语等五门课程,本校教师联合上理工教师合作攻关,将大学课程改造成符合中学生兴趣、特点的“本土化”课程:将学生比较喜欢的OM活动进行课程开发,成为“思维创意”课程,将“机器人基础”改编成“机器人是怎样炼成的”课程,还研制了“虚拟技术”和“机械加工”共四门课程,以微型课程的方式先行试点。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真正有效地、可持续地呵护与发掘了学生宝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记者了解到,从娃娃抓起的创新人才培养联盟正在扩大: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初中、附属小学、延吉第二初中、扬帆学校结成“五校联盟”,共享上海理工大学的科教资源,联合开展高中、初中和小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目前,与区域内其他中小学的联动机制也正在推进。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周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