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6日 星期日

    知识人·中国梦

    以书为生 宣传祖国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6日   01 版)
    李淑娟素描。(郭红松绘)

        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入北京语言学院英语系,1983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8月,被分配到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开始了我与书为友、为伴、为生的职业生涯。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做文字工作的人,喜欢写作,也喜欢翻译。在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30年里,我编辑出版图书194本,翻译作品133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篇。30年,虽长尤短,当初一个个梦想如今化作一个个脚印,编织着我美丽的人生。

     

    在“新世界”成长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2009年,当我看到“我与外文局”征文启事时,耳畔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事实上,我与外文局,与新世界出版社,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

     

        1982年,北京举办了第一届高校外语大赛,我和中外学生一起参加了合唱和话剧演出。我们的合唱演出照片刊登在12月24日出版的中国日报上,而在报纸的右下方就是近1/4版面的新世界出版社的新书广告。1983年毕业分配时,机缘巧合,我竟被分配到新世界出版社。怀揣着诸多理想,我开始了人生中“新”的旅程。

     

        记得刚进社不久,在我与老同志配合完成了几本英文书的编辑工作之后,陈休征总编辑把一本重点英文书籍——《中国自然保护区探胜》的编辑重担交付于我。和作者谈书的章节和形式,挑选照片和编排版式,去译者家中探讨某个具体内容和细枝末节的准确性……最初的梦想,开始在我所编辑的每本书的字里行间实现。

     

        有一件事,我终身难忘。1985年,我去夏威夷大学进修新闻学,期间我用电脑写了一封信给陈总。信中,我得意地告诉她,这篇文章是经过电脑校对过的,一定没有问题。陈总给我回了信,信中指出了文章中的错误。她说,人不能完全相信“机器”,拼写错误是可以校对的,但单词如果拼写成另一个单词,“机器”就无计可施了。所以,干编辑丝毫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陈总一番话,陪伴我30年编辑工作,我不断激励自己练好“内功”,当初进入新世界时立下的壮志也多已实现。

     

    离“家”逐梦

     

        我在新世界一干就是18年。从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到编辑室主任、版权经理、新世界—塞亚培训学校总经理,一步一个脚印。送别一个个退休的老同志,迎来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对图书行业一无所知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编辑、版权和教育经验的中年人。

     

        40岁生日那天,生性无忧无虑、喜欢随遇而安的我开始思考未来,想要去做个弄潮儿。2001年,为了开阔眼界,了解图书制作多元化、多媒体研发制作的新领域,我到Live互动英语教学集团工作,先后编辑了《互动英语宝典系列》《美语开口说系列》《英语声控图解词典》《跟世界名人学英语》等11种多媒体英语类图书。那3年间,我积极学习英语图书的多媒体研发、制作,熟悉每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技术,因为我知道,未来的图书将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出版物,制作形式将变得多元。

     

        在下海逐梦的几年里,作为一个“年长者”,我感到有义务帮助身边的年轻人提高专业水平,就像我当年得到许多老编辑的指点一样。所以,我时常有意识地组织年轻人学习一些编辑知识,从选题策划到编辑书稿,再到校对检查以至印刷成册。

     

        5年弄潮,让我在图书编辑出版、组织策划和以老带新等多方面,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这5年,是我社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

     

    字里行间实现“外宣梦”

     

        船走得再远终将返航。2006年,当我再次回到“家”时,新世界已是年出版码洋过亿的一个“大世界”。我回来的任务就是为“走出去”战略和加强对外传播工作添砖加瓦。我感到自己的一生注定与图书、与对外传播密切相连,不会再分开。

     

        我环顾了国内外图书市场,发现反映当代中国鲜活的社会现状、国家发展立场和理念,又为国外读者所乐于接受的读物并不多。于是,我把视角转向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

     

        2007年,我策划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老板谈中国》(中英文版)如期出版。出版仅一周,好评如潮。这本书邀请身处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当作者,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今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与随后策划出版的《老外的中国情结》同被原新闻出版总署选为2007年宣传十七大重点图书项目,并实现了版权输出,这是我“外宣梦想”的再次腾飞。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至今想起《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的策划过程,我兴奋犹存。

     

        2010年春节前夕,《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一书的庆功会上,主编谢春涛谈起了他的一段经历。他是山东人,在一次赴山东沂蒙山区考察中,看到革命老区今天的生活依然艰苦,可人民对党的热爱却没有一丝动摇。他不禁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共产党能赢得人民群众如此大的支持?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座人的共鸣,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为什么我们的党犯过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为什么有的人在文革中受迫害,可平反后却依然要求加入共产党?为什么有的人一生贫寒,却在临终时把剩下的全部积蓄作为党费交给了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并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个个“为什么”从大家的嘴里蹦出来,谢春涛顺势提出一个建议,不如我们再做一本讲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一系列胜利、赢得民心的书。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我做责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犹如报春花,在读者面前绽放了,目前这本书在全世界发行量已经超过50万册。我的“外宣梦”又一次在中外读者的赞扬声中实现。

     

        做一本书就像一段旅行,其间,能体会到路途的坎坷与艰辛,但也会欣赏到不同的美景。出版的旅程永无止境,在书中,我会继续感受百态人生。庆幸的是,我这辈子,事业和爱好是融为一体的。

     

        (讲述人:李淑娟  职业: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外宣编辑室主任、高级编辑)

     

        (本报记者 刘彬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