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山东烟台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之外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连续3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面对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伸出援手,捐款总额位居山东省第一;刁娜、周江疆等“最美”人物层出不穷,感动着齐鲁大地。
“三连冠”背后的“爱心路”
今年5月15日上午,一位78岁的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突发心梗,驾驶员、乘客、交警第一时间联手施救。得知消息后,沿途滚滚车流奇迹般地闪退一旁,让出生命通道,公交车一路疾驰直接开进烟台山医院,生生抢出了对患者最为关键的“黄金4分钟”,老人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从1993年开始,烟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双文明”月活动,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共鸣。此后,烟台市大力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兴市之“魂”,用大善之“魂”引领“爱心烟台”之“体”,“爱心烟台”发展脉络日渐清晰。
“推动建设‘道德烟台’,让人人成为文明公民,让人人培植‘爱’的种子。”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延林介绍,经过长达20年的构建,烟台已形成了涉及各个层面的制度体系。
烟台各县市区,纷纷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爱心烟台”建设,力图在空间上实现“爱心”全覆盖。招远市、福山区、栖霞市、芝罘区结合自身特点,广泛设立“农村道德评议会”“青少年道德法庭”,大力弘扬社会文明风尚……
道德如水,润物无声;爱心如光,照亮前程。1999年,烟台市跨入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2005年,中央文明委首次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烟台市又从114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9个“全国文明城市”之一。2009年、2011年,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烟台市始终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顺利实现“三连冠”的目标。
点滴善行汇成全民“爱心潮”
5月10日,“烟台市慈善义工管理体系”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工作案例二等奖。据烟台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寿庆介绍,该市已设立慈善义工管理中心26个,义工达3万多人,共有30家公益捐款超200万元的爱心企业,先后募集善款1.36672亿元,社会化募捐成果十分显著。
烟台的爱心册里,记录着这样一串串温暖人心的数据:
2002年开始的“爱心一日捐”活动,累计有400万人次捐款11亿元,总额列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发动社会捐款,总额列全省第一;成功组织实施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连续5年保持了入库数和捐献数全省先进行列,器官捐献位居全省第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把“人者尽其能”的火炬,在烟台点燃,温暖着这个城市,也温暖着他人。
“爱心之花”遍开烟台
5月17日,记者见到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策划部主任张凯时,他正和同事对10年来评选出的“烟台好人”进行梳理,酝酿推出一期10年好人回望专题策划。
作为“烟台好人”以及“烟台道德模范”评选的参与者和宣传者之一,张凯见证了烟台市近年来“爱心之花”竞相绽放的生动局面。
有一片枫叶,重新定义青年:一个开保时捷的小伙,两度冲进火海,救出10条性命,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他,就是周江疆。
有一棵小草,拒绝了荒芜:正当“小悦悦”事件引发世人对“道德寒冬”的忧虑时,一个烟台女孩用“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的行动,唤回了人们对良心与道德的重新考量。她,就是烟台最美女孩刁娜。
还有英勇献身的“雷锋式消防战士”孙茂珲、献身贵州山区的优秀选调生王媛媛、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广秀。
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近年来县级以上层面评选的“好人”“道德模范”共计600人次;全市共有志愿者55万人,志愿服务组织700多个,共为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募集善款340万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300余次。
薪火接续,爱心如潮。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深有感慨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道德雨露滋润心灵,用爱心善行引领风尚,就会形成社会趋向真善美、人人传播正能量的文明春风。”
告别烟台这座“爱心城市”,海风中,那首《原来你就在我身边》飘荡在耳边——“好人就像星星,数不清,看得见……”(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杨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