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高职自主招生、插班生考试、春季高考,给考生多样化的选择

    上海:高考不再是唯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1日 02版)
    6月10日,考生和家长在沈阳市高招咨询会上查看报考信息。 新华社发(杨新跃摄)

        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在上海,经过十余载政策布局,“高考”已经不单单是每年6月7日、8日的全国统一高考,还包括春季高考、高职专科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外加面向大一学生的“插班生”转学考试。分层分类的“一年五考”,给考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搭建起高中进入大学的“立交桥”。

     

    高职专科自主招生:重能力不唯分数

     

        高考首日早晨,上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小沈坐在电视机前,欣赏NBA总决赛的第一场较量。小沈不用参加高考——4月,在上海高职高专自主招生中,他已经被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商务专业录取,只等秋季入学了。

     

        在上海,像小沈这样被高职高专在自主招生中直接录取、成为“免考族”的有近2万人。

     

        自2005年开始,上海首次开展专科高职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试点,从最初的3所高校发展到2013年的33所高校,从招收800多人扩大到招收近2万人。自主招生已经成为上海高职高专招生的主要渠道。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项家祥告诉记者,学校今年计划在上海招生1000人,通过自主招生已经招收约600人,占整个招生计划的60%。

     

        曾经在本科院校担任副校长、主管招生工作,退休后转任东海学院院长,项家祥对高职专科自主招生的变化了然于胸。他说:刚开始自主招生试点时,高职专科的招考并未摆脱传统的高考模式,普遍注重文化考试,类似于“小高考”。经过两三年摸索后,发现“小高考”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不相符。此后,上海的高职专科自主招生逐步探索取消语数外文化考试,设立综合能力测试: 语、数、外变身为“艺术人文”、“基础数学”和“生活英语”,都与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另外,涉及信息科技、法律道德、时事政治、心智礼仪、团队管理和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的测试题,注重学生综合素养。

     

        有专家认为,现在高考的问题是用一个标准集中评价差异非常大的考生群体。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应该是“分散”,操作方式是“多样评价”,这样利于科学、公平和客观。从这一点来看,上海高职招生改革也可为高考改革提供借鉴。

     

    插班生考试:留下一扇平等的互通之门

     

        6月2日,400多名学生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插班生转学考试。他们瞄准的是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开放的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类、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等5个专业的49个名额。

     

        这天,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四学生李浩隆正在为一个出国工作的机会作最后的冲刺。“说到插班生,我最想说的两个字就是感谢!”2008年,李浩隆从山东考入上海大学读商科,一直怀着数学梦的他得知上海有插班生考试,便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课程,2009年如愿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插班生考试是考生进入大学后的又一次选择机会。华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周鸿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一些优秀的高中生因为高考发挥欠佳而无缘进入重点名牌大学,如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插班生制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高校的一些专业,特别是基础学科,也有补充好生源的需求。从2000年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重点高校先后开始招收插班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目前插班生考试,还是沿袭与高考类似的升学考试制度,不能真正打破高校围墙。”他介绍,在美国,如相当于国内专科学校的美国社区学院,学生毕业后拿到的是副学士学位,社区学院在校生想进大学深造,可直接向本科大学提出入学申请,大学进行考察后决定是否录取。他认为,高等教育要建立真正的互通渠道,有必要建立真正的自主招生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申请入学制度和转学制度。

     

    春季高考:“寒流”中坚守寻突破

     

        2000年1月25日,上海在全国首批试点春考,考试对象以往届高中毕业生为主。最鼎盛期,包括国内一流名校在内的十多所高校参与招生,2000多个招生计划,考生一度超过万人。

     

        然而,随着考试方式的多元及名校相继退出,春考遭遇“寒流”,吸引力下降,同期试点的北京、安徽、内蒙古等地已经叫停,唯独上海还在“坚守”。2013年,上海的春考招生院校进一步缩减为上海师范大学领衔的5所,招生计划也只有260名,再创历年新低。

     

        春考为何遭遇“寒流”?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上海高三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高校录取人数保持平衡,“剩”给春考的考生也就少了;另外,上海现在实施高职专科院校自主招生,也分流了学生;还有,各招生院校提供的春招专业不多,而且大多数是学费较高的中外合作专业,这也令一些考生却步。

     

        苦撑坚守着的上海春考,亟待寻求突破。而突破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蜕变成所有高中生进入大学的又一条通道。让我们看一下现有的春考报考条件:凡符合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条件的,具有高中阶段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力,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考试。但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读学生等不能报考。

     

        “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读学生等不能报考”,让高校心存忐忑:只允许历届高中毕业生参加,被指为是专门为高考不理想的考生增加一次选择而设的考试,使学校对春考生源质量产生担忧,参加院校大都只安排一、二个非热门专业对外招生。反过来,招生院校和招生专业缺乏选择余地,又制约了考生报考的积极性。

     

        目前,上海正在寻找提升春考吸引力的有效方式,并希望能从“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开放”、“推出热门专业招生计划”起步,促进形成考生积极应考、学校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