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气候治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德国波恩大学应用政治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山市人民政府和暨南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环境科学等角度,围绕“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中方学者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虽然生产碳排放仍是目前全球气候政策的核心,但各国在实施减排政策工具和评价减排效果时也应充分考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而且,将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责任部分转移到最终消费国家,有助于鼓励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应实行碳预算管理,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在提升城镇化品质的同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德方学者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除政府政策的有效推进之外,还有赖于企业的参与和公众的认知,而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则是建立有效治理机制的关键,也是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中国走向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德国理应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为中国提供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持。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气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中国和欧盟的合作是气候变化走向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也是中欧双方适应全球化时代社会变迁的关键行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国际合作的“两驾马车”,中国和欧盟的对话与合作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建立气候治理的认知共同体则是中欧合作长期稳定有效的保证。(王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