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10日 星期一

    《吴良镛:筑梦人生》成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该篇人物通讯原载于2012年2月15日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0日   03 版)
    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局部
    2012年2月15日光明日报07版版面图

        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篇描写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良镛先生事迹的人物通讯《吴良镛:筑梦人生》,成为乙类选考题——实用文本阅读的考试内容,该题目满分25分,占到整个高考试卷分数的六分之一。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2年2月15日07版的《吴良镛:筑梦人生》,全文6000余字,不仅采访了吴老本人,还采访了其共事多年的同事、吴老的学生、医护人员等。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将这篇人物通讯进行了编辑和节选,使之更接近于一则人物传记。那么,在高考的背景下,作为语文阅读题文章的原作者,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本身对这道题目有怎样的感受,她以原作者的视角来答这道高考题时能获得怎样的分数?

     

        9日下午,记者与田雅婷取得联系。

     

    “吴老是我采访的最重量级人物之一”

     

        回顾这篇人物通讯,田雅婷记忆深刻。

     

        “吴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我对老人家做了采访。”田雅婷回忆说,在采访之前她做了大量的“功课”,从吴老的著作,到吴老助手提供的资料,还有吴老学生所写的有关老师的文章,她几乎都有涉猎。

     

        从前期的准备,到采访吴老和吴老身边的各方人士,再到写就长达6000多字的文章,田雅婷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最终光明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这篇人物通讯。

     

        “见报之后效果还是很好的,许多媒体都进行了转载,而且我从吴老学生那里也听说,老人家对这篇报道挺高兴的。”田雅婷认为,这篇通讯不仅写出了吴良镛院士对专业领域的坚持与执著,而且也从多个侧面立体呈现了吴老的毅力与追求完美的人生理念。

     

    试答高考题原作者自评“20分”

     

        作为光明日报一名年轻记者,31岁的田雅婷9日在记者的邀请下,尝试对今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涉及《吴良镛:筑梦人生》的考题,进行了解答。

     

        “答完题,我对照参考答案评了下分,满分25分,我的得分大概是20分吧。”田雅婷说,自己评这个分数,给分标准既没有“过于紧”,也没有“手太松”,基本是较客观的评分方式。

     

        田雅婷丢分的部分是简要分析“吴良镛患脑梗后坚持锻炼奇迹复原”段落的作用(第2题),以及“城市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第4题)。

     

        其中,前者满分6分田雅婷给自己扣了2分;后者满分8分,田雅婷自己扣了3分。

     

        “我当时写‘吴老患病坚持康复训练并复原,创造医学奇迹’这个段落,只是想突显吴老的毅力,当时患病的时候他86岁了,从握笔都吃力最后康复到书法家的程度,他的毅力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震撼。”田雅婷说。

     

        (本报沈阳6月9日电    本报记者 毕玉才 辽沈晚报记者 杨 军) 

     

        【对 话】

     

        原作者田雅婷:

     

    文章见仁见智考生更需培养创造力

     

        记者:您认为辽宁高考语文卷对原文的把握情况怎么样?

     

        田雅婷:总体来说,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这篇文章的全文是6000多字,除了写吴老的学术成就,我注重从每个个体的角度,尽量立体地展现吴老的精神特质,使人物“不单薄”,让读者看到大师的另一面。这些从参考答案的情况看,都有涉及。

     

        记者:你自己的答题情况,对照答案得了20分?

     

        田雅婷:大体地答了一下,差不多是20分。因为在第2题和第4题上,漏了一些“得分点”。但是,这很正常,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

     

        记者:如果考生答了20分以上,会不会感觉很佩服?

     

        田雅婷:呵呵。对于考生来说,我觉得应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在试卷和日常教学中,既兼顾了创造力的引导与培养,又能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对考生的未来成长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