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美画家李自健教授的“人性与爱——油画祖国巡展”最后一站,日前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圆满落幕。记者13年后再次采访了李自健。
早在2000年3月,记者在美国洛杉矶就采访过李自健。当时,一位朋友告诉记者,有一位画家来美十余年,历尽艰辛终于取得骄人成绩,有没有兴趣见见面?由于日程安排得很紧,当时觉得没有时间再作安排。然而,朋友介绍说,这位名叫李自健的画家,正是因油画《南京大屠杀》而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那位画家。记者听此当即表示,只要可能就要和他见一面。油画《南京大屠杀》在荷兰展出时,先后多次受到日本压力和捣乱一事,曾经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记者就为油画作者的正义和勇气深深感动。
同年4月28日,本报刊出采访李自健的稿件,标题是“李自健和油画《南京大屠杀》”,2000多字的稿件配上大幅图片,首次向中国大陆读者全面介绍了李自健及其创作的著名油画《南京大屠杀》。9月,李自健经过精心准备的“人性与爱——油画环球巡回展”终于来到中国,并首先在北京展出,这是他赴美留学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中国。本报又以“向祖国汇报 为祖国喝彩——旅美画家李自健《人性与爱》画展展后记”为题作了突出报道。通过本报及其他媒体的多次报道,人们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这位勤奋、充满爱心的优秀画家。
13年时间,仿佛转瞬即过。记者此次再与李自健教授见面,岁月在他身上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迹,此时的李自健仍然精力充沛,热情好客。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你又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进行了多次“人性与爱”巡展。仅这次在中国的巡展就耗时三年,先后在23个主要城市展出,有近200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是什么原因让你停不下自己的脚步?
李自健:“人性与爱”巡展是我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我走了很远,用了20年的时间,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围绕世界走了三圈,而且越走越坚定。“人性与爱”是个广泛的题目,我把这个主题融入了很强的中国元素,到世界各地巡展,既宣扬了人性价值,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我本人也得到了升华。2003年我又重画了一幅“南京大屠杀”,比原来那幅画得更大一些。在世界各地展出时,每到一个城市这幅画总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当展览首次来到南美洲,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展出时,法新社记者专门为此发了消息,洛杉矶时报在显著位置将“南京大屠杀”与石原的照片对比着刊登,标题是“一幅画把日本钉在了人类耻辱柱上”。我认为艺术的穿透力是非常强大的。我始终觉得我是中国人,应该用自己的作品向国际社会揭示那段历史,不能让人篡改历史。我的这个行为完全是艺术家的自发行为。我常常暗想,我更大的责任是中国的“文化使者”。
记者:我知道,这十几年你很多时间都在中国创作,不惧危险、不辞辛劳,深入到中国西南、西北的高原大山戈壁滩采风,这是为什么?
李自健:我在美国已有一个非常好的家——“艺术城堡”,可以安心地去画画。一个大房子,住进去,安静,但不接地气,不接中国的地气。我感到如果长期下去会失去自我,不能在美国的“城堡”里耗掉我的能量和青春。我必须按自己的目标走下去。我要集中力量搞自己的创作。我回到中国去,那里是我创作的源泉,有我的激情和动力。我曾深入四川西部山区采风,我被大山深处淳朴的民风和天真美丽的孩子感动,搜集了一大批素材进行创作。2008年汶川地震正是发生在我当年采风的地区,我十分牵挂曾经朝夕相处的孩子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了。我就画了一幅怀念孩子的画,正好湖南卫视组织义卖,我就把画捐出去了,这幅画拍出了128万元。我就带着这笔钱奔赴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我辗转三四天终于进了山区,我要知道这些孩子们是否安全。终于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找到了那些孩子们,他们还都安全地活着。面对世界上最感人的“人性与爱”,我集中全部精力来表现,来创作。在汶川震区那段时间里,我创作了几十幅表现抗震救灾的“地震系列作品”。
记者:从你赴美留学到今天已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你早已实现了人们常说的“美国梦”,艺术上也已功成名就,今后你还有何打算?
李自健:2010年4月17日,我又开始了在中国的“人性与爱”巡展。巡展第一站是从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始的,没有任何赞助,没有任何公司支持,用自己的钱,不募款,很简单,用“艺术的力量”开始了。我一直感到中国非常需要我的“人性与爱”,我也一刻离不开中国。每到一地,我的“人性与爱”就受到观众的热爱,很多人追着我的展览看,他们称我是“人民的艺术家”。如果没有这个展览,没有观众给我的鼓励,我如何去创作?如果不是对这块土地如此热爱,我哪来的创作激情。我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善、美”。我20年来能坚持下来的最大理由就是观众需要我,观众热爱我。每天能用艺术与观众交流,是我最大的动力。通过我的作品与观众交心,极大地放大了我的能量。巡展3年下来有近200万人参观,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200多本观众留言,99%是对我的鼓励和赞扬,80%是感动和享受。我不会再有其他的念想。“人性与爱”这个信念越来越坚定,一生也要这样走下去。下一步,我正在认真思考,潜心去创作一批新作品,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过几年再出发。艺术家最大的意义在于不断创作。继续努力实现中国的文化之梦——向世界传播中国朴实、善良、美好的一面,为世界和平作出奉献,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我感到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本报记者 马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