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学生活是美好和难忘的,教授们知识丰富,待人友好,能够开动我的大脑,让我在专业上进步很快,受益很多。”谈到在西安石油大学的留学经历,来自苏丹的留学生苏菲安,在他的毕业感言中这样评价他的“母校”。
马鲁朴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在校期间上课认真,并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他说:“西安是一座古老而又很现代的城市,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的古老文化……”
苏菲安和马鲁朴的话,代表了众多来西安石油大学留学的世界各地留学生的心声。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一所从事留学生教育工作不足10年的西部高校,在较短的时间里不但受到海外学子的追捧,而且还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众多高校同行的赞许呢?
为国担当,精制“路线图”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培养‘知华、友华’人士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之一。”谈到来华留学生培养,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王胜利高屋建瓴,一语中的。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突破国际警戒线,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日趋紧密。“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特别是中亚油气区块国际合作日趋紧密,我国大型石油企业在中亚、中东、北非等地区石油业务不断拓展,急需一大批懂中文、通专业,了解中国文化而又有当地背景的石油专业本土化人才。因此,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立足特色专业,发挥行业优势,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西安石油大学校长屈展说。
通过对世界能源局势、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及能源企业海外拓展战略的分析,结合世界不同地区留学生求学意愿、海外石油企业人才培养需求,西安石油大学认为学校进行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三大比较优势:一是石油工程类专业的学科优势;二是西安文明古都积淀的文化优势;三是富集油气资源和能源化工大省的区位优势。
同时,西安石油大学深知,要培养特色鲜明的石油工程类来华留学生高级工程人才,就必须从着眼顶层设计,高点起步。因此,从办学一开始,学校就十分重视国际化平台建设,并把国际化作为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途径,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德国等国外40多所大学及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10多所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确立了以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石油工程类专业为重点、兼顾其他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方向,着力打造具备跨文化背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使学校成为一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石油工程类来华留学生高等工程教育基地。
锁定特色,打造“竞争力”
“以先进办学理念为引领,注重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规划,确立了以‘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三要素’为目标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西安石油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琳说。
同时,按照多元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学校确立了“大类招生、分段培养、趋同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来华留学生教学学制设置为插班及单独编班4年制、2+2、2+1+1的“三类别”,形成了多元化的留学生培养学制。
在课程结构方面,学校构建了中国文化教育课程模块、国际化需求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组成的“五个模块”。与此同时,为解决留学生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问题,学校还搭建了多渠道的招生平台和校企合作就业招聘“两平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即以“3352”(“三要素”+“三类别”+“五模块”+“两平台”)为架构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能不能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高素质的“知华、友华”的本土化人才,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非常注重海外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并不断派在职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大大增强了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师资力量。
此外,学校还非常注重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征和培养石油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在整合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现有国际化课程基础上,将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专业教学与汉语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主持完成的“行业划转院校特色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了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来,西安石油大学已累计培养各类来华留学生2079人,规模已跃居陕西省属工科类院校首位,成为陕西省属高校第二所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资格的高校,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对俄罗斯自主招生院校。许多学生毕业后,成为跨国企业争相聘用的“抢手货”。(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