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瑟、王逸吟)本报5月7日头版头条刊发的通讯《田百春的援疆梦》,在文化宣传理论战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起了强烈反响,《兵团日报》于5月8日进行了全文转载。广大读者表示,这篇报道为知识界传递了正能量,田百春是宣传理论工作者和援疆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值得大家学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指出,田百春是新时期援疆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践行兵团精神和援疆精神的先锋模范。他心中有理想,身上有责任,胸中有大爱,在平凡的工作中展示出伟大和崇高,为援疆干部和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树立了榜样。
兵团第九师《北疆时报》记者李玉英说:“看了报道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使田百春对兵团事业如此热爱。田百春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对于兵团事业和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必将激励我们传承和发展屯垦戍边伟业。”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致信本报说:“读了贵报5月7日《田百春的援疆梦》,我热泪盈眶,写得太好了!你们为知识界传递了思想正能量!”
求是杂志社人事部主任荣琪感慨地说,《田百春的援疆梦》这篇报道没有“高大全”式的描述和赞扬,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歌颂,而是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平凡、普通的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命价值。“熟悉百春的人读了,觉得真实、亲切;不熟悉的人读了,一定能感悟到百春平凡中的伟大、细微处的精神。”
田百春生前同事、求是杂志社总编室主任陈怀鹏表示,这篇报道找准了田百春实现援疆梦这一聚焦点,给人感动,使人信服,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好文章。“光明日报作为面向知识分子的主流媒体,花大力气宣传田百春这一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典型,效果好、影响大。”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这篇报道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真正的追求。”求是杂志社国际部主任杨发喜说,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讲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田百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走了,但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