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博物馆的凝视有双重含义:在静似深潭的空间里,散发着古老气息的珍稀物品,在一束聚光灯的照射下,紧紧拽住了你的目光。这是一种凝视。而对于博物馆的另一种凝视,总会发生在每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博物馆本身的历史与现实,则成为一种被探究与凝视的文本。
作为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中国民族博物馆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迎接立项建设,近两年间,中国民族博物馆在系统收集中国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的代表性遗物与资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后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将以先进的展陈理念展示神奇的文化多样性,展示古代民族在融合、碰撞中共同缔造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独特历程。
每一个民族,都用物质文化来为其族属代言,这是历史上民族性发言的普遍姿势。苗族用繁文缛节的服饰与银饰来追溯远古祖先并强调自己的身份,侗族制作鼓楼以栖息并以之强烈地标识出族群身份,汉族则因数不胜数的龙形器物一代代塑造并巩固了自己的文化身份……美在这里有了身份的意义。
所以,在民族博物馆里,当你与一种美相遇时,有可能你正好与一个身份相遇。当然,这身份蛰伏于美感之中,潜伏于美感之下。事实上,你有可能因为对美的深深浸淫而忽略了身份的隐性发言,当然你也有可能因为对于一种身份的察觉与发现而更深地触碰到了美的内核。但不论怎样,美与身份的重叠,就这样使得你在民族博物馆里与那些静静放置在聚光灯下的器物相遇的时刻,变得神奇,浪漫。
与此同时,我们便在这样一座博物馆里,看见了人类在创造文化、建构意义时奔跑出的那条优美的双向路线:引导身份表述走向物质文化的美;引导物质文化的美楔入身份表述。的确,凝视这条优美曲线,就是你凝视民族博物馆可能获取的神奇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