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绵延着20余里的阳山山脉,成为江苏省苏州市城区的“绿肺”;这里逶迤着25公里的太湖岸线,描绘着生态新城的倩影;这里的居民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处处感受园林城市的气息。
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城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告诉记者,20年的发展历程,高新区坚守“绿水青山”发展理念,依托区域山水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低碳、科技、人本等鲜明特色的城市产业和城市功能,在苏州西部呈现了一座“生态绿城”,探索出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描绘“青山绿水”图
贯穿高新区腹地、绵延20余里、高300多米的“吴地主山”阳山,自南向北五座突起的山峰“爬”满了绿色植物,这是苏州人的“绿肺”。然而,很难想象,如今风光秀丽的阳山,也曾遭到人为破坏。上世纪80年代,阳山周边的居民大规模开山采石,一度让这里满目疮痍。
2002年底,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高新区迅速启动了宕口整治,把这一项目作为打造生态高新区的“切入口”。2002年至今,高新区先后投入资金4亿余元,完成了90个宕口整治,治理总面积约7410亩。同时,将山体资源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相结合,经过十多年的“补救”,阳山上建起了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树山生态村等绿色景点,阳山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8.64%。
“满目青山绿意浓”是苏州高新区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旭东说,这方山水生态资源是高新区最宝贵的财富。保护环境不是一道“附加题”,而是一道“必做题”。
2003年至2012年,高新区投入9810万元进行河道疏浚整治,共疏浚河道422条,总长度达410多公里,清淤570多万立方米。几年来,不但实现了全区河道全部轮浚一遍,还消灭了数十条断头河和断头浜。
“在保护的同时,我们还严守‘入口关’,把污染降到最低。”苏州高新区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共完成苏钢集团等重点能耗单位的10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否决、劝阻、拒绝总投资近3.8亿元的污染重、治理难项目52个,依法关闭重污染企业19家。
3月21日,在太湖上山村饮用水源地,高新区成功投放了苏州首个取水口生态监测浮标站。这一浮标站所用水质监测仪器均为进口知名品牌,准确度、精密度高,可以对饮用水源地实现多深度、立体化24小时监控。
周旭东告诉记者,根据计划,2020年前,高新区将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总计投入近328亿元建设40项生态工程。
“生态引领”塑造发展个性
一个个废旧轮胎被送上传输带,经几千把刀具粉碎后,顷刻变成了黑色的胶粉。运用常温、全自动、全封闭等技术,中胶资源公司一年可处理2万吨废旧轮胎、生产硫化粉及塑化胶粉12000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利用废轮胎生产硫化粉与塑化胶粉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在苏州高新区,这样的绿色企业不胜枚举。作为中国首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家级示范区,高新区从2002年起,就把循环经济理念推广到区内的每一家企业,形成了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10多条循环经济链,使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2007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共扶持节能及循环经济项目309个。为了拓宽企业的回收渠道,高新区支持建设了废弃物交易标准平台(5R网),填补了国内再生资源交易网站的空白。如今,5R网注册用户已突破12万家,平台再生资源交易量超过17万吨,总交易额超过3.2亿元。
伴随着循环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最近3年,苏州高新区提出了“2+3”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将着力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三个新增长极。
“生态引领”越来越成为苏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放眼苏州高新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医疗器械产业获得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新材料等6个产业基地获批“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入选数目列苏州大市第一。
多年的默默耕耘,苏州高新区用绿色生态换来了高新人才的集聚。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引进各类领军人才达309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9人,全区人才总量14.7万人。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均超过50%,在全国开发区名列前茅。
宜居新城培育竞争“软实力”
3月21日,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来到高新区阳山,实地监测了当地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数据显示,阳山周边每立方米空气内含有负氧离子3100个,是城区负氧离子含量的3倍、室内的6倍,阳山地区已成为苏州城区的“天然氧吧”。
“绿色发展,不仅让高新区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山水天堂。”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宋长宝表示,苏州高新区在全国创造了众多的“第一”、“唯一”,但最令高新区值得骄傲的,是这20年来苏州高新区让自己的“家园”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
乍暖还寒时,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工地现场已是一片火热景象。预计2015年上半年,这条江苏省内第一条、全国首条100%低地板钢轮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将通车试运营。为市民提供低碳便捷的出行方式,去年11月,苏州高新区首批13辆LNG气电清洁能源新型公交车已正式上路。而到今年末,高新区将完成405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实现公共租赁自行车的区域全覆盖。
“空气清新了、河水清澈了,不仅自己住得舒服,来观光的游客也多了!”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推动特色旅游发展,2012年,高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64.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5000元提高至2万多元。原本埋怨政府不发展工业的当地农民,个个都笑开了颜。(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