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经过一个多月紧张而扎实的工作,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5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既总结前一段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又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今年开个好头,确保职能转变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放权,是这次机构职能转变的一个鲜明特征。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作为兑现改革承诺的重要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激发市场、社会和地方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无疑是一剂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通过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通过放权,减少审批,可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放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使管理能够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群众。事实证明,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既有利当前,也惠及长远,堪称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这既是增强政府治理、建设现代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保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以后,要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活动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扭曲现象的发生,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把非基本的公共服务交给社会和市场;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要求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政府掌控的资源集中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推进改革,离不开有力的组织领导。从国务院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面临着双重责任,既要落实放权的责任,也要落实监管的责任,否则就难以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在落实任务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摸底核实,不能捉迷藏,也不能掺水分。地方各级政府在跟进时,对国务院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也必须真正放给市场和社会,不能搞截留。
落实好职能转变要求,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和有效的监督。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贯彻落实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相互扯皮、推诿拖沓,明放暗不放,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这是决不允许的。因此,工作开展不力者,理应受到问责。同时,职能转变也要开门搞改革,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大幕已经拉开,开弓没有回头箭,后面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大幅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切实加强宏观管理,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勤奋努力、扎实工作,政府职能转变这场攻坚战就一定能够打好。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