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

    真善美在砥砺中光华绽放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之三

    本报评论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4日   01 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汶川地震中被砸断双腿的女教师戴着假肢奔赴抢险救灾一线,一名女志愿者送药遇难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许多战士得知亲人经历灾难仍踏上挽救他人的征途,“磨刀老人”将两年所攒硬币全部捐给灾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大爱无疆!

        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带领灾区群众迅速打响了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战争。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和风尚。“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的仁爱思想、伦理传统、人性中的真善美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尽情释放。灾区无处不有爱,灾区无处不感人。

        同样,在5年前的汶川,德阳市中学教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的刹那,紧紧趴在课桌上,死死护住学生,硬是用身躯挡住了死神;成都数百名“的哥”从电台得知灾情后,打着应急灯,冒着余震,浩浩荡荡自发赶赴都江堰运送伤员;彭州市公安局最坚强的警花蒋敏在10位亲人遇难的情形下,强忍悲痛,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劳累加悲伤,几度晕倒。挽救生命,一直是最强烈的呼声,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人间大爱和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雄心壮志。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都涌现出无数抗震救灾英雄。子弟兵、志愿者、党员干部……各行各业人们的动人事迹生动地演绎出一个个团结互助、舍己为人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爱国奉献的英雄凯歌,凝聚成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正能量。

        同样是地动山摇、生命危殆,同样是万众一心、千里驰援。从汶川到芦山,“救人第一”的理念没有变,举国动员的灾难应对没有变,同心协力的守望相助没有变,同胞大爱的温暖没有变。无论是自发动员突进芦山的志愿者,抑或为乡亲分发食品的小店主,还是带着孙女沿路为救灾人员递上一瓶水的老奶奶,都汇聚着人间大爱,传递着民族力量。

        抗震救灾典型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他们无私无畏的壮举,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优秀品格,展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伟大魂魄。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证明,无论征途有多少艰难险阻,中国人民都将一如既往地昂首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危急关头,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甘苦与共、竭力相助,大团结、大协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这样的伟大力量一定能够凝聚人心、共克时艰,赢得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