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种学院,近年成为武警部队院校改革中的“一匹黑马”。
打破思想藩篱
黄金、森林、水电、交通和应急救援5大学科建设初见成效;23名基础课教员实现转岗,11名基础课教员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森林、黄金、水电等专业教研室骨干……谈起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学院院长李保全如数家珍。
两年前,武警警种学院面临院校改革。一些人感到没了学历教育,学院就是一个培训基地,因而忧心忡忡,底气不足。学院党委认为,推进院校转型发展,必须打破思想藩篱,在顶层设计上求突破。很快,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质量建院”的办学理念明晰起来。他们梳理和制定出23个不同警官岗位、12个士官岗位的任职教育专业培养模型和人才培养方案,30余门岗位任职教育课程标准。学院还提出《适应转型需要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从制度上促进教员转型发展。如今,一支上讲台能讲、到一线能战的复合型教员队伍初步形成。
变“应试”为“实战”
两年前,部队反映,从这里走出的学员虽是“全优生”,但岗位适应能力却很差。学院党委“一班人”认识到,任职教育要“合格适用”,必须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员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战位。为此,学院调整更新了三分之二的课程,新编教材20余套(本),建立健全教材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新理论、新战法、新技术、新装备、新训法等最新理论成果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纳入教材范围。他们努力将教学和实战相对接,拉近课堂与战场的距离,变“应试型”为“实战型”,用实战标准来检验学员能力素质。
先进理念换来“双赢”
一名教员为学员上了近半年装备专业技术课,却从未见过该设备。这种“水中望月”式的授课,在学院转型初期并非个例。
面对先进的教学装备买不起、等不来的困境,学院党委决定采取寓军于民、借梯上楼等方法破解难题。党委成员多次到三一重工、国家地震救援中心等单位磋商,寻求装备、场地等支持,联创教学实践基地。借助这些设施一流的校外教学实践场所,使教员授课、学员训练都有了近似实战的环境。
先进的理念换来“双赢”。学院院长李保全算了一笔账:联手创建新装备教学培训基地,学院可以花很少的钱实现实践教学的构想;而厂家则不仅可拥有警种部队这个很大的客户群体,且减少了学员装备使用的培训时间和经费开支,有效降低了装备使用的故障率,进而大幅度降低装备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