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如果发生了大地震,你身处险境,急需救援,而这时候,地面基站通信、光缆通信往往受损严重,甚至中断,手机和固定电话都没信号,网络也中断,怎么办?此时,卫星通讯,会成为目前唯一有效的求援手段。正因此,中国北斗卫星系统能否实现民用,近年来成了公众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今年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呼吁“民用手机开放卫星通信”的微博,短短半天时间内,被转发了上万次。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当地交通和通信彻底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北斗”提供了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但当时的应用规模较小。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救灾部队也携带北斗系统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今年,北斗卫星系统再次在自然灾害救援中显示出科技的力量。国家有关部门向神州天鸿(中国第一家北斗卫星系统民用运营商)紧急调拨了100多部北斗终端,进入灾区协助救援。实践证明,“北斗”的性能与GPS差不多,甚至优于GPS。例如,在四川西北通信信号遮蔽干扰严重的复杂环境中,美国的GPS只能显示终端位置信息而无通信功能,而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把位置报给了救灾指挥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既具备GPS和伽利略系统的功能,又具备短报文的通信功能。2012年已经覆盖亚太区域,2020年将由30多颗卫星组网,具有覆盖全球的能力。原国家测绘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对“北斗”的民用功能进行研究。从技术角度而言,“北斗”实现民用没有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国北斗卫星上天后,除了用于气象、勘测、通讯和导航外,还可与手机结合起来,甚至还可进行科技二次开发,能产生许多附属产品,直接应用于社会。
神州天鸿总裁陈新保介绍,神州天鸿自2001年8月成立时起,就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北斗卫星的民用技术研究。不过,以前“北斗”开发的产品主要应用在有关专业领域,比如林业防火指挥系统、船舶移动信息管理系统、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自动气象站等。
从去年开始,“北斗”的大规模民用,开始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交通部要求江苏、河北、安徽等9个省区市,要确保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本省80%以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车载终端安装任务,鼓励有条件的省份超额完成安装任务。而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信息显示,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
目前,继北斗导航的大众化推广后,北斗卫星通讯的民用步伐也在加快。据悉,全国7家有资质的北斗卫星系统民用运营商已经蓄势待发,准备推出具有卫星通讯功能的全新通讯产品。以神州天鸿为例,该公司的董事长魏林辉介绍,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公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针对民用手机植入北斗卫星通信模块项目进行专项研究,北斗板卡和终端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并实现产业化,降低了板卡的成本,将民用手机植入北斗卫星模块并量产已成为可能。他表示,国家有关部门2012年加大了“北斗”民用的推进力度。今年内,公司融合民用智能手机与北斗卫星终端功能与优势的全新通讯产品就可以面世,其最大特点是兼容GPS与BDS(北斗1号卫星通信模块),克服了传统卫星终端造价高、体积大、笨重不易携带等缺点。
据了解,一旦手机具有了北斗卫星通讯功能,将会给公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驴友”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大山探险迷了路;渔民出海时遇上了大风浪……这些意外发生时,保障手机通信畅通就是保障生命。除此之外,寻找走丢的孩子和老人,也可以求助“北斗”。一些特殊人群,如独居老人等,都可以成为“北斗”关爱的对象。(本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