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书记笔谈

    让教师获得更大尊重

    吴仁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6日   16 版)

        大学的发展是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始终坚持把学生摆在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出发点与着眼点;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立足点与着力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根本之道。

        在现实中,由于各种诱因与压力,师生联系的减少,师生关系趋于淡薄,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障碍。应当把解决好这一问题作为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突破口来抓。

        确立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需要通过不同方式不断加强教师、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全体教师自觉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自觉性。更需要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将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制度化,提高以生为本理念落实的制度约束力。一是要建立真正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最核心最紧迫任务的制度。这是学生在教师心目中是否有地位、地位有多高的基本保证。要大力推进大学主要领导的职业化进程,让大学的校长、书记们放下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大学的校长、书记们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二是要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兼薪规范等配套政策措施,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在教师日常管理之中。三是要保证教师与学生有最低限度的面对面接触时间。要切实控制学校发展规模,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师数量充足,大幅度减少大班上课现象,大量增加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评点以及对考核考试的讲评,大量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课业、学业的交流与探讨时间。这是在现有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也是提高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在学校工作中地位的有效办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要正确对待和利用新媒介作为延伸和增加师生交流的作用,不能以此来取代师生面对面的接触,这是任何手段都无法取代的。社会发展和学校环境变化越快,影响学生思想和成长的因素越复杂,越要强化师生的面对面接触。教书育人工作,无法用时间来绝对衡量。要抛弃单纯以教学工作量来衡量教师基本工作量的做法,建立以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核心的教师工作量评价体系。

        教师是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要素,或者是第一资源。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靠教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荣誉感和责任感,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付出努力的,也是大学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必须采取的根本措施。

        大学应当使教师在学校发展提升中得到尊重。首先,要始终在制度上将教师确立在学校发展的主体地位上。学生一届来一届走,学校领导也不时地更换,真正与学校共命运的是广大教师。他们是学校发展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学校形成教学、科研与服务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学文化积淀、传承、创新的最重要载体。学校资源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倾斜,应当成为谋划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际,加大教授在学校发展与管理上的话语权,逐步完善教授在学术权力行使上的地位与作用。其次,要在机制上保证教师可以分享学校发展荣誉、共享发展成果,让在平凡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感受到自己对学校发展的作用,让有突出成就的教师感受到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不断增强教师在学校工作的自豪与自信。

        大学应当使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得到尊重。要破除育人是几门课程任务的错误认识,破除育人仅仅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任务的错误认识。教育和引导全体教师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大力强化学科发展育人的功能,大力强化教学相长过程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学生有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通过改变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仍是高校人才培养中薄弱环节的局面,有效增加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师生接触,增强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从而使教师在获得学生内心尊重中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大学应当使教师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尊重。要根据学校的优势与可能,深入研究与分析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着力点与作为点,“穿针引线”、“架桥铺路”,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使教师深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中去,接触企业,接触机关,接触校友,力促在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中获得尊重,在对区域经济社会做好服务与作出贡献中获得尊重,从而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

        (作者系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