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每天24小时用64种语言向全球传播的中国媒体。 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到美国东部的曼哈顿;从柬埔寨的金边到巴西的里约,许多人把它作为自己的朋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发表的演讲中提到它的译制作品——
“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中国领导人时称赞它组织的活动——
“最近俄媒体对‘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活动的报道非常多,我每天都能看到报道……” 如果此时说这家媒体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你或许会说,这些活动同广播无关哪!那么,5月5日在约旦安曼、阿尔巴尼亚地拉那、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它的第88家、89家、90家海外分台同时开播,而第比利斯播出的格鲁吉亚语也同时成为它的第64种语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家世界上使用语种最多的中国媒体吧!
牢记使命 与时俱进
1941年12月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第一种外语广播是日语。
很长一段时间,这家承担中国对外广播使命的国际传播机构,一直用短波广播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短波广播仍是国际广播主要手段之一。随后,调频广播、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的传播平台,不断在国际传播领域广泛运用并大显身手。
适应媒体发展形势,英国BBC、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世界主要国际广播机构纷纷转身,在短波广播业务之外,大力发展海外落地广播业务、电视业务和新媒体业务。
国际台也在寻找突围之路,但比起发达国家的媒体,转身步伐略显缓慢。
调查显示,到本世纪初,国际台和世界主要国际广播机构之间,在媒体形态、受众规模、海外业务、传播手段、综合影响以及人力财力投入等方面,已存在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不断拓展,迫切需要中国主流媒体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公众渴望了解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迫切需要中国媒体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国际台除了变革已别无选择。
发展的转机开始于2004年。
这年年初,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国际台调研,明确要求国际台加快转变步伐,以“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为目标,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此后,中央要求国家重点媒体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
据此,国际台重新规划发展战略,并把目标瞄准了BBC、新闻集团等世界一流媒体。
2005年以来,以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为目标,国际台对国际传播规律与媒体发展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从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从本土媒体向跨国媒体转变”的战略。这些战略思想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自此,国际台开始了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媒体”的全面探索,不断增加和丰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形态,以国际传播全球化、综合化、本土化、品牌化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全球化布局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当务之急。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加有效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声音。
国际台把建设海外调频台作为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2006年2月28日,一轮从万里之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出的电波,回荡在非洲大陆高远的天空——中国第一家海外整频率广播电台成功开播。
国际舆论为之关注——
美国之音:内罗毕调频电台的开播,是这个亚洲大国在非洲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BBC:此举不亚于中国在非洲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肯尼亚听众欣喜惊叹——
“这一切似乎不可思议!”24岁的肯尼亚小伙子哈桑·凯普克里奇说,“同其他外国广播相比,中国广播的新闻更准确、更贴近非洲人的想法。”
中央领导高度评价——
“我听见你们的广播了,非常清晰。有条件的话,还要大力发展这项事业。”
2006年4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肯尼亚,在直接收听国际台内罗毕调频台节目后,他对随行的国际台记者说了这番话。
国际台在肯尼亚整频率电台的开办,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但受到各方关注的,与其说是国际台的一个海外电台,不如说是这个新生电台所发出的中国的声音,一个正在发展的东方国家在非洲显示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在肯尼亚乃至非洲大陆,美国之音、BBC等西方媒体一直主导当地舆论。国际台内罗毕调频台的开播,打破了西方媒体在肯尼亚的国际舆论垄断地位!
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只是国际台全球化布局的序曲,更是这家面向全球的国际传播机构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6年11月16日,就在内罗毕调频台开播后不到9个月,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共同见证下,国际台第二家海外整频率电台——万象调频台正式开播。
此后,国际台海外整频率电台落地的步伐越来越快——
2007年10月1日,第10家,摩纳哥调频台开播;
2008年12月11日,第20家,柬埔寨金边中柬友谊台开播;
2009年12月1日,第30家,蒙古额尔登特调频台开播;
2010年3月22日,第40家,澳大利亚墨尔本中波台开播;
2010年11月1日,第50家,墨西哥蒂华纳中波台开播;
2011年6月1日,第60家,希腊雅典调频台开播;
2011年11月28日,第70家,意大利罗马调频台开播;
2012年10月13日,第80家,尼泊尔加德满都调频台开播;
2013年5月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调频台正式开播——这使国际台在短短7年多时间,海外整频率电台达到90家,数量仅次于BBC,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国际台的海外整频率电台已遍及五大洲50个国家,近半数分布在发达国家。
2012年初,国际台通过位于华盛顿、洛杉矶、纽约等地的海外分台,对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访美行程进行直播报道,再次证明了海外整频率电台传播的强大吸引力,直播报道深受美国受众的欢迎。
在实施海外整频率电台落地的同时,国际台还大力建设边境分台,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覆盖和传播力度。
2009年10月23日,国际台首个边境分台——北部湾之声开播。
2013年4月9日,国际台为南海海域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服务的多语种广播——“南海之声”开播。
“南亚之声”、“中亚之声”、“东北亚之声”等更多的边境电台也在建设之中。
如今,作为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90家海外整频率电台和“北部湾之声”、“南海之声”等边境分台,清晰勾勒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传播版图的全球坐标。
国际著名学者约瑟夫·奈2012年初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专文认为,BBC等世界各国的国际广播电台都在压缩播出时长,缩减节目,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却在不断增加语种,增加节目时数,扩大全球覆盖,这是中国国家软实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综合化发展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必由之路,为此提出了“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的思路。其要点是,利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媒体形态和传播载体,扩大中国声音的全球覆盖和投射能力。
国际台把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集团作为提升综合国际传播能力的主要手段。发展新媒体是重中之重。
谁拥有新媒体,谁就拥有未来。
从2005年起,国际台新媒体发展步伐迅速加快,陆续推出网络电台、电视台、多语种移动国际在线;启动手机广播电视业务;国际在线日语网、朝语网推出的苹果版“知中国”移动客户端,首次实现以新媒体点对点方式直接登陆发达国家。
2011年1月1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成立,这标志着国际台全面进入新媒体领域。2012年5月28日,CIBN互联网电视正式上线商用。CIBN主要以视听互动、资源共享、媒体融合、语种集合为特色,正引领国际台逐步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转型。
在发展新媒体的同时,国际台也在丰富和完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体形态和传播载体,并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丰富、深化、完善传播平台的全球化布局。
——45个语种无线广播,受众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64种语言的“国际在线”网站集群,覆盖全球98%受众的母语,稳居全球传播语种最多的网络媒体平台地位。
——《中国风》《悦生活》《彩虹》等35种外文平面媒体在世界众多国家公开发行。
——环球资讯、轻松调频、国际流行音乐,3套国内都市调频广播以及《世界新闻报》,逐步打开对内外宣新局面。
——“环球奇观”、“环球购物”电视频道及手机电视商务平台开播、开办,视频业务初显规模。
——电视专题片制作以及多语种影视剧译制工作全面开展。2013年,由国际台组织摄制的《你好,中国》百集旅游电视系列片将在俄罗斯“我的星球”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同时登陆俄广播、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另有十多部国产影视剧的多语种译制工作也在进行中。
——13家广播孔子课堂在五大洲开展汉语教学、汉语培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孟加拉国广播孔子课堂被国家汉办称为“全世界办得最好的孔子学院”。
伴随国际台综合化发展步伐,如今,它遍布世界各地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集群、移动终端等传播平台,不仅是世界了解中国、观察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
——2010年,国际台推出的“我想去四川”才艺大赛和“走进新疆”知识竞赛活动,吸引了60万海外受众“呈交”答卷。
——2010年以来,国际台每年举行“中国城市榜”活动,数以千万计的海外受众参与了中国优秀城市的评选,有力展示了中国城市的海外形象。
今后,国际台将充分利用其全球传播平台,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贸易、为中国旅游文化走出去、为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拓展、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发挥重要的沟通和促进作用。
本土化运作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走到受众身边,以更加好听、好看、好懂的方式为受众服务,增强中国声音的传播实效。
新闻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几家传媒集团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它的老板默多克说:“如果你忘记了人民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想观看的基本上是地方节目、地方语言和地方文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007年起,国际台加快了国际传播本土化运作进程,通过其旗下公司,分别在欧洲、澳洲、北美成立控股公司,建立制作基地。欧洲制作基地是与北欧大众明天传媒公司合作,本土化制作芬兰语、瑞典语、丹麦语等8种语言的节目,在中波、调频、网站平台播出。这个制作团队的110多名员工来自25个国家,涵盖18种工作语言。
在当地策划、采制、播出节目,是国际台海外节目制作室本土化运作的基本形态。截至目前,国际台已在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墨尔本、法国巴黎等首都城市或大城市,设立了22家海外节目制作室。到2020年,国际台的海外节目制作室将达到70家。
以海外节目制作室为支撑的本土化运作,是国际台全球化布局和综合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它们让国际台与自己的受众更近了,关系更密切了。
将海外整频率电台打造成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当地受众的本土化媒体,是国际台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目标。
老挝万象调频台是国际台本土化运作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2009年在接受国际台记者专访时说:“我们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当作了老挝新闻媒体的一部分。每天只要坐上车,我女儿就喜欢打开收音机,锁定CRI万象调频台的节目。节目内容很丰富,我夫人也十分喜欢。”他还盛赞万象调频台的节目信息快,可信度高。
泰国曼谷调频台的本土化运作也成效明显。它雇用当地专业节目制作团队,聘用知名主持人,全部使用泰语每天播出16.5小时节目,涵盖泰国流行歌曲和中泰重要资讯等,并开设手机短信等实时互动平台。尼尔森(泰国)公司发布的曼谷地区40家调频台收听率排名显示,国际台曼谷调频台排名已跻身前十,成为符合当地受众需求的主流电台。
国际台在非洲、西欧、北美、中东、亚洲、拉美、东欧、大洋洲等地建立的8个海外地区总站、32个海外记者站以及遍布全球的4112家听众俱乐部,也为国际台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品牌化建设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体品牌,让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传播中留下印记,在世界呈现清晰图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11年3月21日,再次当选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的朱马利结束外媒联合采访后,径直走到一位名叫莫小玲的国际台女记者面前,和她打招呼并合影留念,惹得一旁的记者甚是羡慕。其实,莫小玲在老挝早已是一位大红人,她不仅与总书记朱马利相熟,还能轻松进入总理府独家采访。曾有同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她说:“你们CRI太强了。我们早就料到了会形成竞争,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猛。”
能让媒体同行感到压力,正是莫小玲强势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竞争力的核心是品牌。
李慧莹,又一个在广播对象国知名度甚高的品牌主持人。她不仅本人十分受欢迎,还成就了一个品牌栏目《玉莹信箱》。自1983年10月栏目开办以来,《玉莹信箱》已成为上至越南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受众熟知的经典栏目。
一两个人带火一个栏目,这在国际台并不是个别现象。比如,对内外宣广播轻松调频的喻舟和小飞之于《飞鱼秀》,王璐之于《落日大道》,环球资讯广播的朱利安、董默涵之于《老外看点》。当然,更多的是由记者、主持人默默撑起的名牌栏目,如30多个语言广播共同开办的《每日汉语》、环球资讯广播的《资讯非常道》、英语环球广播的《专家论坛》,等等。
一个个名牌栏目,也让国际台众多的媒体形象日益清晰地印记在受众的脑海里。
——环球资讯广播已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十多个城市落地,覆盖人群超过2亿,微博粉丝超过220万。
——金边中柬友谊台已跻身柬埔寨主流媒体行列,正在动摇美国之音在柬埔寨外语广播中独大的地位。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他经常收听中柬友谊台的节目。
——《中意》双语杂志已获准进入意大利政府机构,成为意大利国家领导人及官员的参阅刊物。
正像由FOX、星空传媒、《华尔街日报》等一个个亮丽的品牌构成新闻集团的传媒帝国;一个个在国内外日益知名的媒体品牌,也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
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直播团队在克林姆林宫进行直播,这是历史上第一家带着自己的设备进驻这座俄罗斯最高殿堂进行现场直播的外国媒体。这既是一种荣誉,一种认可,也是俄罗斯人对这家中国国际传播机构的信任和尊重。
不断进取 知崇礼卑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如今的国际台,已成为一个集无线广播、在线广播和多媒体传播于一体的全球传播语种最多、国内媒体形态最全的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传媒机构。它正以有力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一种既体现中国立场,又富于世界眼光,蕴含了人类胸怀的中国的声音!
一种倡导人类社会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中国的声音!
——2006年和2007年,由国际台组织的“中俄友谊之旅”俄罗斯行和中国行,促进了中俄两国政府、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时任驻俄大使刘古昌称,这种效果“其他方式几年也达不到”。
——2009年7月,国际台与土耳其媒体联合主办的五场网络对话,让众多土耳其受众消除了对中国政府处理乌鲁木齐“七·五”事件的误解,体现了一个国家级对外传播机构在维护国家和政府形象上的坚定立场。
——2012年,国际台发起的“犹太人中国寻亲”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以色列人的感恩情怀,增进了以色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报道和活动,在世界引起了广泛回响。如今,在国际台二楼的展厅,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受众的来信,这样的来信以及电子邮件等受众反馈每年多达300多万件,有很多热心听众还寄来他们精心制作的珍贵礼品。只有亲眼看到这些信件和礼品,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受众对国际台的喜爱,对中国的深情厚谊。
面向未来,国际台的目标更加远大、宏伟。
2013年,在国际台现在的音频大楼西部,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的新媒体大楼即将动工兴建,新的媒体大厦的建成,将使国际台能够使用65种以上语言,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奉行“知崇礼卑”的团队文化,国际台近3000名中外员工,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恪守中国国际广播的信念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国际舆论支持。
一个未来的美好蓝图已经出现在国际台的面前。
——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国际台成立80周年之际,达到世界主要国际传播媒体发展水平,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
——2041年,在国际台成立100周年、新中国走向100周年之际,国际传播能力,即在“影响力、规模力、运营力”等方面,超过多数世界国际传播媒体,在国际舆论竞争中成为有力的一极,让中国的声音在世界回响!(本报记者 柴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