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沛县,有一群“好人”,他们朴素无华、平凡真诚,每时每刻都在践行并追求着自己心中的那个美丽中国梦。他们,就是“沛县好人”。
好人:平凡、朴素、不简单
在沛县大屯镇,农妇张公兰伺候瘫痪婆婆整整30年的故事被村民口口相传。今年85岁的张公兰早年丧夫,原本改嫁或可过上舒坦日子,但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一次次回绝好心的媒人。如今婆婆虽已去世,但娘俩共同生活的日子她仍历历在目,“端起碗来吃饭就想到了娘,还习惯地想着娘喜欢吃的鸡腿。”
2009年,张公兰被评为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她身上“百善孝为先”的故事也从小镇传扬到全国各地,真诚的孝心打动了纷至沓来的来访者,更深深影响和教育了年轻后生。
张兴良今年71岁,军人出身的他虽从未当过正式老师,但邻里们说,他教过的学生少说也有四五千人。原来他用自己家的3个院子办了一个特别的雷锋学校——“小海燕辅导站”。院墙上贴满了雷锋的画报,屋中摆着雷锋的蜡像,张兴良最爱讲给孩子们听的是雷锋的故事。
“村里年轻人要么打工,要么种地,没空管娃娃,我愿意带娃娃,辅导他们,从思想道德上抓起。”面对记者,这位老军人有点羞涩。张兴良教出的学生,不是校三好学生,就是优秀少先队员。他说:“雷锋精神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希望就在这些孩子们身上。”
短短3年间,沛县这个小小古县城走出了1名“全国道德模范”和10名“中国好人”。
好官:公正、廉洁、办好事
34年来,李素敬一直担任沛县任庄村村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任庄村彻底变了个样:矮小的平房变成了小洋楼;产量低的旱田变成了能为村民带来不菲收入的水田;原来的荒地变成了蔬菜大棚和肉牛养殖厂。村里不仅有了敬老院、幼儿园、污水处理厂,还有了专门供村民学习、休闲、娱乐的综合楼,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
“农民看着呢,不干出点名堂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怎么服众?”提起怎么做个好村官,李素敬伸出三个手指:能办事、没私心、公道正派。李素敬说:“我这个村支书不是官老爷,没有乌纱帽,有的就是一裤子泥。”当初很多村民对肉牛养殖这件事拿不定主意,李素敬就带头养了18头牛,当年就赚了近一万元,村民这才放心跟着他干,任庄村的肉牛养殖业才渐渐兴旺起来。
好环境:和谐、美好、新希望
“人心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基石,好人社会是中华民族的期盼。处处闻好事,处处见好人,古人讲的大同社会其实就是好人社会。”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对记者说,“‘沛县好人’不是仅仅做一点好人好事,而是将人的精神世界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让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交相辉映,建设一个好人社会。”
为了建设好人社会,沛县改革和创新了3项工作:
一是建立好人评议制度。每逢双月,村里的“五老”与村民代表们都会聚集在村委会里开“好人评议会”,大家推举、讨论,讲述身边的好人,经投票选举,评出本村双月好人并逐级推荐表彰,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全县人民。
二是利用网络寻找好人。网民通过网络寻找好人,并评价政府在“好人工作”中的是非功过。
三是建立好人好报机制。全县筹集了800万元的好人文化基金对好人们进行奖励,当选为沛县“双月好人”、“彭城好人”、“江苏好人”、沛县年度“十佳好人”以及“中国好人”的,每人分别奖励1000元、2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
冯兴振相信,一个好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一定能实现美丽的中国梦!(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龙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