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内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有超过九成同比、环比均出现上涨。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3月份,在新建商品住宅中,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上涨的城市有68个。
一线城市领涨全国。三月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最高为上海3.2%;深圳上涨2.8%,排名第二;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7%,位居第三。
需求集中释放助涨三月房价
陈静(化名)是北京传媒大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今年3月底,她在北京西城区购买了她的第二套房。
“2005年在学校较近买了一套房子,现在,我儿子已快上小学。考虑我们家附近没有合适的小学,所以赶在国五条细则出台前在西城木樨地附近又买了一套48平米的学区房。”小陈说,“一是可以让孩子有西城学籍,上更好的学校;二是赶在细则出台前,购买二套房可以省掉几十万的税。”
“不可否认,如今为孩子上学考虑购买学区房的家庭不在少数,这是一种刚性需求。此外,因为首套房面积过小再购房的改善性需求也很旺盛。”小陈坦言,“但可以看到,国五条出台以后,出现一人购多套房的‘房姐’是不太可能了。”
“需求集中释放助涨3月房价。”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3月份房地产市场进入“金三银四”的传统销售旺季,成交情况往往比前两个月都要活跃,加之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细则出台前,潜在购房者担心实施细则出台后政策从紧、购房成本进一步增加,因而急于入市导致需求集中提前释放,开发商随之取消优惠甚至上调价格,也助涨了3月份房价上涨。
避免大起大落关键在增加供应
经过连续10个月的上涨,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在3月份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会是房价最后的“疯狂”吗?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细则的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预计4月份房价走势可望趋稳。在调控热点的一线城市,政策效应显现的第一个变化,应该是楼市交易量尤其是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滑,进而价格停涨。随着成交量持续走低,再过几个月,对价格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新房降价促销、二手房议价空间加大,部分区域房价出现企稳回落。
然而,也有人担心——如今,大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商品房供应正在减少,土地价格又上涨,供需矛盾加剧会否继续让价格“居高不下”?
根据亚豪等机构统计,5月份北京仅有23个项目预计开盘入市,比往年大大减少。有关专家分析指出,5月份供应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北京国五条细则落地使得房企入市意愿大大降低。其中,“限价”举措则是供应减少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在一线城市供求关系仍然偏紧、调控手段仍然以“限”为主的情况下,如果无法缓解供求矛盾,短期内被限制的购房需求还是有可能集中爆发,引发反弹。要避免楼市再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即将迎来的平稳期非常关键。稳定房价关键是努力增加有效供应。一方面,在新房市场上要增加土地供应。国土部近期公布,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是去年实际供应量的1.5倍,各地应扎实完成供地计划,避免成为空头支票。另一方面,在二手房市场上,则应促进二手房交易,盘活租房市场,促进存量房入市,扩大供应。
尽快建立稳定市场的长效机制
今年年初,媒体曝光的北京一起“假结婚”事件引发关注。一名非京籍男子为在北京购房,经房屋中介牵线,与一名刚见面1小时的陌生女子签协议,2人结婚以获取购房资格,购房后再与其离婚。有关专家也坦言,这也说明,限购挡住了需求的出口,却不能让需求消失。
3月底,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实施细则,公布了房价控制目标,明确将继续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和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
政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调控政策作用逐步显现,楼市有望进入宝贵的稳定期,在这个阶段加快建立促进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比如北京正在实施的限房价、竞地价的土地出让方式,体现出调控的新思路。
此外,房产税试点正在上海、重庆展开,两种模式为房产税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有益借鉴。事实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房产税已成为房价调控的重要手段。科学、稳健推进房产税改革,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改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困局。科学平衡各方利益,扎实推进改革值得期待。(本报记者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