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感受印度宫廷的辉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27日   02 版)
    科塔的拉姆·辛格二世游行图

    头巾饰品。本报记者 李韵摄

        《印度宫廷的辉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展》4月25日在故宫午门展厅掀开了神秘的面纱。该展览以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珍贵收藏为依托,特别精选了绘画、织品、武备、饰物等印度宫廷艺术珍品113件(套),展示了18至19世纪丰富多彩的印度王权文化,鲜活地展现了印度宫廷艺术的华美风姿。

     

    王权的表达——宫廷朝会

     

        宫廷朝会是统治者表达和行使其权力的主要场合,不仅是彰显统治者权力和权威,而且也是处理邦国事务的场所,朝臣和贵族都要遵循严格的礼仪规定出席朝会。

     

        走进展厅,一个金灿灿的宝座不容忽略地闯进观众视野。这是兰吉特·辛格的黄金王座。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亚洲部的印度文物专家罗斯玛丽·克里尔向记者介绍,这个王座用饰有花朵和叶子图案的金片装饰,生动体现了旁遮普锡克教统治者兰吉特·辛格大君著名的奢华风格。兰吉特·辛格公元1799年登基,在位40年,是当时最具号召力的统治者之一。这件王座是为庆祝他的一次重要战争的胜利而制作的。

     

        与巨大的王座相比,一件不足20厘米的头巾饰品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它却很有来头。头巾上的珠宝是王权真正的象征。在这件类似中国发簪的头巾饰品上,绿宝石、红宝石以及可能是黄晶的宝石经过切割,精确贴合每个叶片的形状,最多的一个叶片上有七颗小的红宝石。在镶嵌之前,叶脉已在成形的宝石上刻画出来。

     

    公开的隐私——宫廷生活

     

        印度的王宫分成三个独立的区域:用于宫廷朝会和其他宫廷仪式的公共区域、统治者的私人宅邸以及女眷居住区。印度统治者的“私生活”——他们的婚姻、家庭关系和消遣娱乐实际上都高度公开,而且具有政治意义。统治者及其家族成员参加的宫廷娱乐活动包括下棋、聆听音乐和诗歌、观赏舞蹈表演、欣赏绘画作品以及敬神活动。

     

        现场音乐表演是印度宫廷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表演时使用的乐器,通常功能性与装饰性兼备。这次展出的孔雀形弦乐器可谓典型代表。它的外形主体看起来像中国二胡,但底部却颇具想象力地做成孔雀状,甚至用真正的孔雀羽毛装饰。罗斯玛丽·克里尔说,这种乐器叫塔乌斯,原意就是孔雀,用弓演奏,主要见于北印度,尤其是旁遮普地区。目前,这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已经失传,只能推测。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安娜·杰克森向记者介绍了一幅她个人情有独钟的绘画作品——《放风筝的贵妇图》。画作体量与一本大开本的杂志类似。安娜说,这是当时一种用于私下传递、悄悄观看的绘画作品,称为“纳扎尔”,意为“凝视”。印度宫廷画家是男性,通常是不能近距离为贵妇作画的,所以画中的女子并非写实,其弯弯的大眼睛、撅起的小嘴和有阴影的双颊,都只是一种代表性形象。

     

    节庆的奢华——宫殿之外

     

        在印度,国王的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在王室庆典和宗教节日的盛大游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展品《科塔的拉姆·辛格二世游行图》中,科塔大君拉姆·辛格二世(1828-1866年在位)头顶绿色的光轮,意气风发地骑着装扮华丽的大象,在首府的街道上行进,四名手持拂尘的侍从在为他扇风。他所骑乘的大象的象牙托起一个平台,一位舞女正在上面表演,其他侍从和乐师步行尾随其后。

     

        罗斯玛丽·克里尔说,拉姆·辛格二世是个传奇人物,他喜欢通过绘画作品来突出自己的权势和活力,尤其是这种列队行进的场景,或者狩猎和战争场面。展品中的象轿和仪仗将画中场面“搬进”故宫。展厅中的象轿,显然用于仪式,它用象征王室的图案进行装饰,木框架镶上了金片或银片,旨在用贵金属彰显国王的威严。

     

    学来的作派——西方影响

     

        17至19世纪,欧洲各大贸易公司将西方的产品和技术带到印度,印度统治者对来自西方的珍奇商品兴致勃勃,将它们吸收到自己的宫廷文化中。18世纪下半叶,西方对印度宫廷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许多印度统治者开始效仿西式习俗,学习欧洲的生活方式和做派,他们为此建起了欧式的宫殿,订购西式的产品进行装饰,西式的风格逐渐成为新的王室身份象征的一部分。

     

        展品中有几件十分精美的玻璃制品。罗斯玛丽·克里尔告诉记者,在当时的印度,玻璃是奢侈品,一般人用不起,因而是宫廷独有的。

     

        记者和众人一样,被一件如水晶般透明的玫瑰水洒壶吸引。玫瑰水洒壶是当时为来访者参加集会时净手用的,是典型的印度式器皿,但这件洒壶纯净透明的质地彰显出它与众不同的出身。罗斯玛丽·克里尔说,它采用的是欧洲玻璃,可能是18世纪上半叶英国专门为出口到印度而制作。当时,由于本地玻璃质量较差,印度统治者非常热衷于欧洲的玻璃器皿,英国在18世纪向印度出口了大量玻璃制品,这个玫瑰水洒壶可能就是其中一件。

     

        据了解,《印度宫廷的辉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展》在故宫展出3个月,观众可凭故宫门票参观,并免费领取展览讲解器。

     

        中国的皇宫、英国的博物馆、印度的宫廷文物,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合?走进故宫,亲身感受一下吧。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李 韵)

     

        延伸阅读

     

        成立于1852年的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是世界领先的艺术和设计博物馆。其丰富多样的藏品跨越了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涵盖了每一个艺术门类,来自印度次大陆的艺术藏品尤其著名,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和最全面的印度次大陆艺术和设计藏品的博物馆之一。

     

        本次与故宫的合作,是该博物馆的印度文物首次在中国展出,也是故宫首次举办印度文物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