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对经济增速回落应“脱敏”

    作者:张玉玲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02版)

        据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7.7%,既低于2012年同期增速,也低于2012年第四季度7.9%的增长率。这次回落,是在经历连续七个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去年四季度刚刚有所起色后的再度回落。对此,有人“敏感”地担心:中国经济运行是不是不行了?是不是表明该推出新的刺激政策了?

        其实,不必对经济增速回落过分“敏感”,在中国经济新的转型时期,速度缓慢回落和小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在追求发展质量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全社会都要提高对经济增速回落的“承受力”。

        理性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给转变发展模式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余地。因为结构调整不是很快能完成的,需要一个继续创新的过程。比如,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内需拉动,在一季度的内需数据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提升,在7.7%的增速中有4.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5.5%。但消费数据增长却并不尽如人意,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增速相当于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长期以来,“启动消费”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居民愿不愿消费,涉及收入增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既需要时间去解决,也需要改革创新去实现。

        中国经济要致力于去解决这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就可能影响发展速度,在经济走势上出现慢节奏、弱复苏、有反复的态势。所以,对经济增速回落应“脱敏”。这样,我们在政策上就不会操之过急,在等待前期政策起效过程中不会快速加力,而是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个个问题和困难,从而激活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对经济增速回落“脱敏”,可以缓解各级政府对GDP考核的压力,转向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出台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今后长期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从原来粗放型的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模式,转向未来的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模式。通过逐步放开要素价格、放松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以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多重政策措施,依靠制度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经济增速回落“脱敏”,是因为放眼全球经济,我们还是有“淡定”的理由——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背景下,7.7%增速不算低,只要企业和地方政府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式,注重“质”的发展,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着眼未来发展,我们就有信心打造出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