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需要好制度
前段时间,国内文化娱乐界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做“寻找中国好声音”,反响强烈。笔者认为,在国内人才研究与工作领域,也应该叫响一个口号,那就是“寻找人才好制度”。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还须从党的十八大讲起。党的十八大对于今后的人才工作,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应该说,这是一个新提法,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新任务。
所谓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行为规则的总和。而人才制度,则指的是整个社会制度之下的与人才发生、发展相关的那部分规则。具体说,包括人才育成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人才选拔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人才流动制度、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等等。这是一个以人才为中心的可以相对独立的制度体系。
事实上从1979年开始,国内的人才学者就开始重视人才制度研究,例如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朱耀廷和李树喜两位学者对中国人才思想史与人才制度史就进行过系统的探讨,他们的新著《中国人才史纲》最近也由北大出版社面世。但是,我们这里讲的人才制度,主要是现今中国的人才制度,是面向现实中国发展需要的,因而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国崛起的秘密所在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军事强国,也是世界人才强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美国从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不够强大,变得日益强大起来的呢?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见解的美国纽约时报著名评论家汤麦斯·弗里德曼认为: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也不在于自由市场,真正的秘密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正是这些让每一个人可以充分发展而不论是谁在掌权的东西,是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
这段话发人深省。
美国今天的强大,固然靠的是人才大量涌现及其才能的充分发挥,但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在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建国后长期探索、积累起来的一套实用有效的人才制度。这是研究后发赶超决不可忽视的因素。概而言之,人才强国的建成,一靠人才,二靠制度。“人才”加“制度”是历史上一切大国崛起的真正秘密。
从这种意义上讲,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不仅是人才总体素质之间的竞争,更是国家制度层面之间的竞争。因此,寻找人才好制度,是我们国家人才工作发展到今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广义地讲,人才政策也属于制度的范畴。因为政策也都是由各种规定组合而成的,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不过,相对于法律来说,它属于尚未凝固的、比较软的制度。仔细分析我们国家东部、中部、西部的人才政策,就能发现某些差异的存在。学者们能够从不同的政策比较中发现为什么东部发展较快的制度根源。
一般地讲,好的人才政策和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差的人才政策和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凡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区域,都有其人才制度方面的先进性,都值得总结、学习。以创办一个企业为例,在美国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在香港大约两三天,在深圳大约两三周,在北京大约两三个月,在印度大约需要一年。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特别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颁布以后,各省市自治区在人才工作方面实际上已经展开了竞争,出台了不少人才政策。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激励诸方面赢得竞争优势。尤其是各地新成立的人才试验区,更是在人才政策方面做出了各自的创新。我们要认真研究比较这些政策,寻找好的、能够确实奏效的政策,逐步落实固化下来,努力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
根据制度学者们的研究,制度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靠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博弈产生,一是靠社会精英精心设计产生,二者各有利弊。如若将两种办法结合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寻找“人才好制度”,不仅需要领导部门予以重视,还需要弄清“人才好制度”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制度研究专家阿兰·斯密德指出,凡是好的制度一般都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效率,二是自由,三是民主与全体一致性,四是交易成本最小化。
有了以上总的指导原则,加上各地人才工作的广泛实践和深入探索,可以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各种人才好制度,进而推动中国尽快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