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以美术教育为例,其核心主要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拓展思维模式,激励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外文化中精髓的同时,遵循人类艺术发展规律,立足于现实生活,即表现真善美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创新,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艺术修养得到熏陶。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没有想象也就谈不上创新。创新能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切新事物的产生都凭借想象力与动手实践的结合。学生失去思维的活跃,心灵得不到碰撞,就产生不出思想的火花,就不会出现创新,人的发展也会止步不前。实践表明,传统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艺术专业技能教育的局限性,吸收和创造更为丰富的表现方法和形式,营造一种更为理想的教学氛围,运用具体的教学手段,尊重并培养学生个体特点的发挥,将对学生片面的教育转向培养适应社会的、多维的、灵活的、综合的和具有创造性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这也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必经之路。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校的美术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能够顺应社会的要求,成为全面的高素质新型人才,这也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宗旨。实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通过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和课题的开放性,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的学术交流场域,并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研讨,使个人在群体之中能够获得学术研究的认同感和动力,从而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其次,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生活环境相关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充分体验艺术的价值和魅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提倡经常开展相关的专家讲座等活动,高水准的艺术讲座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艺术修养的熏陶,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面。
整合艺术及其以外的学术资源,是加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促进大学生以美术教育为纽带,结合人文艺术教育科学之间的资源性,让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吸取更具有内涵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使大学的艺术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艺术美学得以与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宗教等研究领域相互关联,美术学科的研究视野、价值导向、研究思路必然和其他人文学科存在着内在联系,并加强学术上的指导交流。同时侧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把难懂的艺术美学用更加简单直白的话语传授给学生,培养出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社会需求,符合时代发展必然规律的人才。
加强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心灵的升华。美术教育是一种技能性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艺术熏陶修养功底、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发散性行为思考模式作为重点。如学生没有进行艺术实践的体验,对生活中的艺术典型得不到很好的观察,只能在书本中被动地接受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文主义、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政治等方面的学习,不能真正领会和接受所学知识。也影响了学生客观地去分析、理解、评价艺术的美学价值及艺术素质的提高,艺术思维也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技能和技巧训练中,不拘泥于现有的绘画模式和表现风格,不断引导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探索。美术是需要表达的,利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正是学生的必备能力,现代社会对美术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独特的见解、独立的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够积极的参加美术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合理评价体系,鼓励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探索并创新,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不同智力水平和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见解的平庸之作,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