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校长笔谈

    提升行业大学文化软实力

    作者:宁 滨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0日 16版)

        高等教育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位置。相比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等硬实力来说,高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理念、文化氛围等就是大学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在凝聚大学师生力量、激发人才创造力、提升人文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具有硬实力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高校硬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文化软实力建设则已经滞后。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中国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行业特色大学肩负着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领军和骨干人才的使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大学凝聚力

     

        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经验,我国的行业特色大学要防止“大而全”的学科发展模式。摸清家底,找准定位,明确办学目标,是行业大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一部分行业特色大学,经过若干年发展积累,完全有能力在某个或某几个学科实现突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此,行业特色大学适时地提出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既是国家建设与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与职责。

     

        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是行业特色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梦想。在世界一流大学梦的指引下,行业特色大学应尊重办学规律,抢抓机遇,不断探索适合行业特色大学自身发展的道路,给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发展与行业需求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要以创建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为契机,传承行业办学传统、弘扬大学精神,凝聚全体师生聪明才智,推动学校发展。只有志存高远,着眼未来,方能凝心聚力,释放正能量,使全体师生共享世界一流大学梦带来的完美人生价值。

     

    激发人才创造力

     

        行业特色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其评价的最终标准是这所大学培养人才的创造力及社会贡献力。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皆以通识教育为培养理念。通识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宽泛的学科背景,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与互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我国行业特色大学通识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政治思想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中国创造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诸多启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科学无国籍,科学家却有国界,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情感基础。行业特色大学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尊重实践、崇尚创造,弘扬理性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自由探索和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另一方面则应着力强化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尊重和强调人的价值,形成自我创新的自信与自觉。重大的科技创新无不源于本国的文化底蕴,对别人亦步亦趋,永远跟着走,就很难实现超越。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走进不同的大学校园,就会感觉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或大气,或灵性,或温馨,或充满人文气息。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校园里名师和校友的故事、校园的雕塑、景观、花园、座椅、名言、道路楼宇显示的物质文化,广大师生对大学精神、校训的认同感体现出的精神文化,各种考核奖惩规章彰显的制度文化,以及师生的礼仪交往、体态举止等行为文化,均属于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在育人方面具有浸染性、引导性与辐射性,是一所大学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文化特征,是金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行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有一般大学校园文化的共性,又要突出行业特色文化的个性。结合行业特点,行业特色大学特别要在大学精神提炼、校训阐释等方面重点提升师生对学校文化认同,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课题研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有目的的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不断浸润校园人文情怀,使全校师生浸润在浓郁的人文精神校园里,在轻松、活泼、明快、和谐的校园文化里追逐梦想。

     

    提升社会责任感

     

        人才的创造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价值能否得到充分体现,有时候并不是专业技术的高低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社会责任感的大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占据了部分人的心灵,功利性成为有些人衡量社会价值的砝码,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育者的足够重视。由于行业特色大学培养的学生相对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社会领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特定的文化与风尚。因此,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培养社会精英的方式培育未来行业人才,使未来社会各行业精英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把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优势。通过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不断引领行业和社会风尚,服务国家需要与行业发展大局。

     

        (宁滨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国际铁路信号工程师协会(IRSE)会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是国家高速列车运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主持多项国家、铁道部和北京市重点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