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一家之言

    校园文化建设应厘清“人与物”的关系

    张 银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1日   16 版)
    CFP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但往往流于形式和套路。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厘清古与今、东与西、人与物、内与外等四个向度,方能从深层次挖掘其本真意义,拓展其在新时代的内涵。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今”向度是深化高校校园文化的纵向参考。古之校园,道术未裂,形上与形下浑然,学术分科不显,教学不分家,闲暇、自在。师道尊而无等级,问学勤而无考评,无制度而求学问道氛围浓郁,是其长也;知识更新慢、实践不足、重经典记诵而轻实际应用、享受教育者比例低等,是其短也。今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古今这一向度上需要取长补短,以古之尊师重道拯救今之师道荒芜,以古之自由缓解今之过分制度化,以古之学者为己调剂今之学者为人。

        “东学西学,道术未裂;南学北学,心理攸同”,“东西”向度是构筑高校校园文化的横向板块。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大都自西方移植,甚至“高校”、“校园”、“文化”这三个现代汉语合成词都是舶来品。海纳百川是应有的胸襟,但问题在于,高校校园文化,西风不仅仅“压倒”东风,而且吃掉了“东风”,甚至把东风也变成了“西风”。必须尽快回归校园文化的本真含义,有机整合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为今所用;同时,针对传统东方学问重人伦轻科学、重仁义轻功利、重内省轻外求、重入世轻出世、重整体轻局部、重直观轻逻辑、重综合轻分析、重守成轻开拓等偏颇,积极融汇西方文化在科学、人文方面的先进思想,尤其是西方校园注重兴趣引导、注重个性化培养、活泼学术氛围、发扬求知精神等优势,建设一种开放包容、和谐舒心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物”向度是决定高校校园文化水平的分水岭。平心而论,重“物”轻“人”是当前国内许多高校甚至名校的常见现象。特别是前几年,很多地方每年花重金跑硕士博士点、跑政策,老师们则使劲跑项目、跑课题,大家为经费挤得头破血流、为论文争个你死我活、为考评不惜弄虚作假。一切可量化的“物”:钱也好、土地也好、工程项目也好、课题经费也好,包括政策标准、政绩亮点,大家都铆足了劲去争夺,高校校园被搞得乌烟瘴气,文化斯文扫地。与此同时,世间一切事物中“第一可宝贵”的“人”,则鲜被关注。人文人文,没有“人”哪有“文”?高校校园文化因人而成文,因文乃生化。现在不少大学,硬件越来越好,校园环境也越来越美观,某些高校甚至不惜斥资几千万修建豪华校门。校园“器物”的繁茂没有带来精神思想的丰盛,扩招使得师生人数激增,但真正的“人物”没有相应增加,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在自身和社会心目中的地位均大大下降。

        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相对的独立性,但要实现其价值,还必须与整个社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大胆接触、介入、接受、参与社会文化,方能丰富、引领、改造、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二者的互促互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深具开放性的命题,当务之急是在千头万绪中分出轻重缓急。厘清古与今、东与西、人与物、内与外等四种关系,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也许就加深了一层思考、增强了一些动力、提高了一点成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