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探 索

    中原“栾川人”还有多少谜团?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6日   05 版)
    孙家洞遗址外景。顾雪军摄
    孙家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资料图片
    孙家洞地层剖面顾雪军摄

        河南省首次在洞穴中发掘出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见本报3月11日8版),专家称为“栾川人”。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走出的“栾川人”,带给了我们哪些惊喜?又带给我们哪些谜团?

     

        挖洞挖出古化石

     

        19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从欧洲到非洲的广大区域,遍布了西方探险家的足迹。19世纪末,仍在苦苦寻觅的探险家最终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位于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山洞,人们发现了一枚类似人类的牙齿化石。这一遗址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

     

        栾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庞海娇介绍说,近年来,在栾川发现过蝙蝠洞等古人类遗址。而这次“栾川人”的发现,却和当年“北京人”的发现一样,也要追溯到一次“偶然”。栾川素有“洛阳南大门”之称,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2006年,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群众挖洞,打算搞旅游开发。栾川县文通文物钻探队队长李庄的一个亲戚也是挖洞人之一,他顺手把挖洞时收集到的一些犀牛骨化石放在家中。李庄见到这些化石后,感觉有重大考古价值,就向上级部门反映了情况。李庄的汇报引起了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的重视,随即旅游开发和挖洞活动被叫停,该洞也被命名为“孙家洞遗址”。

     

        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将孙家洞作为文物普查点进行了登记保护。经过认真勘查研究,一份专项报告发出,认为这里可能存在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希望进行抢救性发掘。2012年5月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栾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孙家洞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牙齿化石构建出“栾川人”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有古人类?一直是国内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2008年1月23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出土于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古人类化石,距今8万—10万年,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许昌人”的出现,是个艰难的过程。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国兴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一个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积物中,采集到一批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判断属“中石器时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视。40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有关部门正式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两年半的发掘中,仅工具就改进了5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回忆说,但是,一直没有发掘出大家期待的古人类化石。就在李占扬失望地撰写此次发掘的总结报告时,意外传来了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的消息。最终,“许昌人”遗址位列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

     

        其实在“栾川人”出现前的数年间,栾川县也发现过其他一些古人类遗址。其中,蝙蝠洞遗址甚至还出土过人类牙齿化石,遗憾的是,当时只发现了一个侧门齿,数量太少,反映的信息有限,不足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和推断。

     

        当栾川县的孙家洞遗址被发现后,考古人员就在思考,对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否能再出现一个“许昌人”?

     

        正式开始发掘孙家洞那天,洛阳市文物考古院院长史家珍和史前研究室助理馆员顾雪军带着手电爬进了洞,一直勘察到洞内10多米深处。随后,两人决定先挖掘离洞口较近的一块钙化严重的地块。这个决定,一方面来自于考古人员长期工作中培养出来的直觉,一方面来自于专业思考:由于洞内光线暗,古人类可能更频繁聚集在洞口附近生活,也就是说,洞口附近更有可能发现古人类的遗迹。

     

        开始发掘后,工作人员将裹着化石的钙化泥土一块一块切割下来,运到山下堆放起来。3平方米的作业面,总共发掘了4米深,可谓洞里挖洞。取出的化石,多数都裹着泥土,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动物。清理时,今天发现了这个动物的化石,明天发现了那个动物的化石。其实考古人员都希望人类化石的出现,但是谁都不肯明说,大家心照不宣,清理得格外认真。

     

        2012年9月26日上午,栾川县文物管理所的职工张留在用锤子敲掉一块化石泥土后,一颗类似人类牙齿的化石出现了。随后几天,又陆续发现5颗人类牙齿化石。

     

        赵凌霞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是国内古人类牙齿研究的权威。她初步鉴定后,确认这6颗牙齿化石是古人类牙齿化石,有幼年和成年个体。她认为,从形态学来看,无论大小还是咬合面的形态,这6颗牙齿都具有比较原始的一些特征。

     

        2012年10月,河南省文物局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在栾川县召开了“洛阳栾川孙家洞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专家们认定这些牙齿是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并一致同意将其定为“栾川人”。

     

        “栾川人”的发现推前了中原地区古人类生存的历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说,“许昌人”是河南境内第一个发掘出土的头盖骨化石,是直立人之后的早期智人化石,所属年代距今8万—10万年。“北京人”的最高测年为73万年,“栾川人”的测年可能不晚于“北京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则表示,虽然中更新世直立人阶段的化石在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所发现,如“北京人”化石等,但实际上材料非常少,很多时段、很多区域都是空白。孙家洞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的空白,还会使人类进化链条变得更加完整。

     

        (本报洛阳3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崔志坚)

     

        链接

     

        “栾川人”尚未解决的谜团

     

        有专家表示,虽然得到了确认,但与其一同出土的大量化石,还有待专家继续进行鉴定。“栾川人”的出现,解决了一些疑问,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疑问。

     

        “栾川人”到底属于哪个年代?——目前考古工作者虽已确认孙家洞遗址所属年代在中更新世,但中更新世的年代跨度很大,大约从公元前73万年到公元前13万年。“栾川人”究竟处于这期间的哪个时段呢?

     

        “栾川人”是否曾经在孙家洞这个“家”里生活过?——关于古人类化石发现地,是否就是他们的居住地,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一些专家认为,洞内出现的人类化石可能是动物吃掉古人类后遗留在洞内的,或者是古人类遗骸被洪水或流水带进洞内的。

     

        尽管各种疑问还无法全部解答,但是专家们表示,孙家洞遗址的考古发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仅发掘了3平方米,就出土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未来随着发掘和研究的深入,解开的谜团会更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