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4亿元的投入已连续5年没有增长。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委员用人均数额给予解读:高校文科教学科研队伍达45万人,按4亿元科研经费测算,人均科研经费每年不足1000元/人;按10万元一个课题测算,承担课题教师数不到1%;按每年43000人左右的平均申报规模测算,立项率不到10%。
不难理解,高校教师普遍反映申报项目很难,特别是地方高校、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青年教师,申报项目更难。
这也正是现在的窘境:一方面“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的设立有力支撑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但另一方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中长期重大专项和“走出去”战略计划、新增重点研究基地和专题数据库建设等项目无法启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这在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的投入上能看得更明显。钟秉林委员说,国家社科基金从2009年的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2亿元,增长了2倍。国家自然基金从2009年的7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0亿元,增长了110%。
钟秉林委员建议2013年“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增加到6亿元;“十二五”期间逐步增加到10亿元。同时,完善“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的经费投入保障和监督机制,建立起稳定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资金,不断完善项目资助体系。(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