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代表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就兰州新区建设、兰州污染治理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以往,兰州是重污染城市,但是今年人们发现,兰州发生重污染的情况明显减少了。
虞海燕代表:说实话,过去兰州市的大气污染是比较严重的,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兰州大气环境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从前不敢在冬天邀请客商来兰州考察,现在冬天也同样欢迎大家来兰州做客。尤其在获批国家级新区后,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始终吸引着各地、各界的目光。我们已经尝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甜头。
记者:兰州新区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有哪些优势?和原来的传统发展模式有什么不同?
虞海燕代表:兰州新区主要具备基础、区位、人才、空间四大优势,建设兰州新区,兰州将以开放的模式、借鉴东部地区的先进观念和思路,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针对新区现有的12.4万名失地农民,兰州市将采取强化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加大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农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尽快融入新区的生活。
记者:兰州确定2013年生产总值的目标增速为15%,这样的增速相对于全国要高一些,一些人担心,提出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否会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
虞海燕代表:的确,今年兰州市确定的增速是15%,相对于全国要高一些、快一些,但这是合理的。兰州2012年的生产总值为1564.41亿元,当前东部一些县(市)的GDP都已经达到了这一量级,所以兰州必须加快发展,要“跑得快一点”。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加快工业发展速度,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全市的发展,但我们很清楚,工业发展并不意味着牺牲环境。目前兰州正在制定新的环保准入标准体系,并进行环保立法。兰州将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速度。(本报记者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