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委员: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网买吃的,可是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却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主委、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委员向记者介绍,目前网络食品经营销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网络食品经营者往往将食品与其他物品甚至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储存,通过快递运送时也会与其他商品混装运输,而需要冷链等特殊储运条件的食品快递运输也很难达到要求。
姚克说:“有些经营食品的网店从客服、采购员到老板全是一人承担,包装也是自己分装。网络销售的食品,尤其是直接入口的那些散装食品、自制特色食品,无法排除其在制作、称量、包装等过程中与患有危害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接触的可能性。”
通过调研,姚克委员发现,网络食品维权困难重重。“消费者在网上买吃的,大多没有索证索票,溯源十分困难,网店还可能存在厂址、姓名、联系方式造假等问题,网上交易信息被随意修改或删除的情况也不少见。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姚克认为网络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存在“五难”,即违法行为发现难、确定管辖区域难、主体监管难、调查取证难、查处取缔难。为此他建议,要健全完善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的监管规定,并探索建立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新方法,比如监管部门可研究实施网络经营食品自然人实名制管理、核发网络食品经营者电子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副本、建立网络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等。“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我们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和网络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姚克委员强调。
(本报记者 方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