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要与群众‘想到一处’才能收到实效。”江苏省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代表说。
记者:怎样使民生工程更具针对性?
杨省世代表: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有一个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长久内容和重要主题,如何做好某个具体时期的民生工作?我认为要着眼于“三最”,也就是一个地区最核心的民生、最普遍的民生、最急迫的民生。每个地方都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查调研。
记者:连云港的民生“三最”具体指什么?
杨省世代表:在连云港,通过6000多名领导干部分别与1657个村(社区)对接驻点调研,了解到最核心的民生是促进群众增收,最普遍的民生是完善社会保障,最急迫的民生是办实事、抓落实。
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我们继续开展创业及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建设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努力通过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同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群众的意愿,我们去年建成了被列为“一号民生工程”的城市快速公交,使市区从最东到最西往返的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
记者:民生工程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民心工程。如何科学布局当前和长远?
杨省世代表:轻、重、缓、急的标准就是“三最”。列入当年“三最”的民生工程,我们都要列成表格,逐一落实。比如今年的“三最”就包括投资7000万元改建10个农贸市场,新建和筹建8000套城镇保障性住房。
“饮用水源保障”是今年的“一号民生工程”。作为港城饮用水来源,蔷薇河水质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民众。去年我们整治了17个排污口,已累计清淤760万方,责令限期搬离122家企业,新上污水治理设施26处,今年还将实施水厂取水口上移、湖水生态净化等工程。我们将公共财政预算的70%都用于民生,目的就是让港城人的生活更幸福。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