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纷纷在外地设立了考场,为的就是避免大量“不靠谱的考生盲目进京赶考,造成考场混乱拥堵。而几乎是苛求的外貌条件和不断提高的文化素养门坎依然阻挡不了数万人赶考艺术类院校的热潮。
春节过后,一批批怀揣“明星梦”的艺考生又奔波在了赶考路上成了这个季节里独特的风景。在一些知名院校的艺考现场,寒风中浩浩荡荡的长队,考生、家长与进进出出的车辆,再加上门口扯着嗓子吆喝的摊贩,火爆程度堪比春运。
这几年,虽然高考生源在下降,但艺考却持续高温,报考规模已占到高考报考规模的10%以上,今年知名艺术院校的报名人数仍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中国传媒大学最热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计划招生100人,报名人数高达8200多人,今年,中戏、北电的报考人数也是两万人次以上,而录取率甚至不到1.5%,竞争可谓惨烈。
在这个崇尚娱乐的社会,一夜成名就是伴随很多少男少女成长的童话,期待那些发生在普通草根、邻家男孩儿女孩儿身上的奇迹,有一天也能在自己身上实现,这样的明星梦让他们奋不顾身。但业内人士每年总要给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泼凉水”,除了提醒他们艺考并非成名捷径,鲜花、掌声背后,其实明星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辛酸苦痛,更担忧众多考生“赴汤蹈火”的动力并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想走“曲线高考”路线,借此进入名校,只是为了名利而来,那么就一定走不远。
按照政策,如果艺术类考生通过了各高校单独举行的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艺术类考试,获得专业资格,就意味着一条腿迈进了高校的大门。这样,原本以培养艺术人才为目的的艺考,因而附加了太多的功利因素,也使得“半路出家”的艺考生越来越多。
事实上,在艺考经济链条的带动下,“联考包过班”、“校考保过班”、“文化课冲刺班”一再搅热艺考培训市场。不过,就在一些培训机构动辄开出数万元的天价,赚得个盆满钵满的同时,“病急乱投医”的艺考学生家长却通常失望地发现,烧钱烧不来孩子的未来。很多艺术院校的专业老师也善意地提醒家长们,江湖上教授的技巧很可能和学院派格格不入,老师们宁愿接受一张白纸式的考生。而残酷的就业现实更是不断打击着怀抱艺术梦的考生们,不仅“艺考”早已从“捷径”变成了“独木桥”,艺术生的就业更是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困难得多,因为本来就生活得很艰难的国有艺术院团每年进人屈指可数,很多品牌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也是毕业就失业,大部分人最终选择了不对口的专业和比自己更加专业的毕业生争夺“饭碗”。
考试难、就业难的事实打不退艺考生的决心,很多考生一考就是三年,耽误了大好青春。如何引导艺考生们回归理性,我认为,除了老师、家长的引导,社会氛围很重要。到北电、中戏看美女去!每年这个时候,一些媒体的兴奋也溢于言表,娱乐的氛围渗透在字里行间,更有网站以盘点艺考现场“明星脸”的方式娱乐大众,赚取点击率。在媒体的热情参与下,有的考生还没进考场就成了“网络红人”,这样的导向无疑会为不理智的艺考热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