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扎实有效地实现“十八大”精神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的思想,是当前武警部队院校的头等政治任务,也是摆在各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题,笔者认为在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入”时,应立足及时性、针对性,切实打牢学员思想理论基础。
以讲座为切入点,确保“三进入”的及时性
我们以开设专题讲座为切入点,前端抓好教员的选择、组织和培训,末端关照学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运用多种形式把“十八大”精神内化为广大教职员工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学院办学治校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精神进课堂,是军队院校宣传、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进课堂的关键,就是要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教学路子上讲实效。
要选择理论功底扎实、授课艺术高超的专家教授担当重任,组织好政治理论教员深入学习和研究讲话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为开设专题讲座做好理论和资料准备。
在全面把握讲话内容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以领域为纬,将辅导讲座分为若干个子讲座,然后明确分工,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再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系统的讲稿。
在讲授环节上,要采取大课堂和小课堂相配合的方式,高度重视全员参加的专题辅导大课,因为它本身就有动员的作用,体现大事大抓,营造浓厚氛围;而小课堂主要通过研讨、解惑、主题发言的形式,消化吸收大课堂内容,启发学员在观点沟通、思想碰撞中纠正认识偏差,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第一课堂成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主阵地。
在进入教材的环节上,要着重按照“一科为主、多科渗透”的原则,积极构建新教学体系,精心设置和完善教学内容,迅速把十八大主要精神融入教学中。目前要在整理完善专题讲稿的同时,广泛收集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连同“十八大”报告原文,编辑在一起出一本小册子,然后有选择地制成生动的电子教材,把红色影片与最新的纪录片中与“十八大”精神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都收纳进去,作为广大干部学员战士学习的基本资料,也可作为将来编写统编教材的参考。
在进入学员头脑的环节上,要十分注重以“十八大”精神实践、推动工作。当前,重点是探索多种形式,比如“活跃第二课堂,利用网络课堂,深入社会课堂”等,鼓励学员课外学习,参加社会实践,观察和体会家乡和祖国的变化,引导学员将“听、看、读、讲、写、行”六者结合起来,提高学员的认知水平和政治辨别力。
从笔者的实践看,以“进课堂”为开端和切入点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有分量的专题辅导讲座是重要牵引,也是“三进入”的抓手;认真做好专题辅导和课堂教学,是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入”工作的关键。
“浚其泉源”,增强“三进入”的针对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培养“三个永远热爱”的青年一代——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进一步指出“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这既是党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希冀,也是对院校育人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院校“十八大”精神的“三进入”工作,须向培育“三个永远热爱”青年的目标聚焦用力,才能凝聚起最大值的正能量。
要多课程合力培养,打牢“三个永远热爱”的知识基础。多课程合力培养就是依据学院课程设置,从各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功能,找准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贯穿渗透“十八大”精神,从不同角度讲深讲透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十八大”精神在各门课程中的相互补充、有机衔接,使各个学科从不同角度激励学员立德修身、成长成才,通过“浚其泉源”开启学员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心性,引导学员灵活地运用科学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培植,深化“三个永远热爱”的自觉意识。今天的青年,大多对物资紧缺的生活没有切身体会,对革命年代战火和牺牲的理解更是停留在文学和电影作品里,滤去了惨烈和痛苦,只剩下革命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情,认为今天的和平富裕是理所当然。如何让青年的心深沉起来,懂得珍惜和建设、坚守和传承,从内心深处产生“三个永远热爱”的情怀,还应开辟社会大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社会、部队、家庭,让学员深入社会实践,自己寻求释疑解惑的答案,深化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砥砺奋斗精神。
在追求价值中培育,提高“三个永远热爱”的素质能力。科学理论不仅能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能巧妙地转化为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本身就蕴含着“三个永远热爱”要求,是“三个永远热爱”的具体体现。因此,青年官兵全面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落实“三个永远热爱”的过程。(武警北京指挥学院政委 刘家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