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厚厚的棉衣,换鞋、洗手、穿上白大褂,再风淋,然后进到组培室。隆冬时节,室外寒意浸骨,这里却暖意如春。
“这里是我国中西部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研发基地,年组培能力达到200万株。”河南济源博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研发经理李海兵,一边陪着记者往里走,一边介绍说。
2010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李海兵被深圳一家大型花卉培育公司录用。工作一年后,了解到离自己家几十公里的愚公故里有这家蝴蝶兰研发基地后,他毅然从沿海来到了王屋山下。
“现在,我们这里有博士一名,硕士两名,高级农艺师两名,高级技师9名,研发软硬件完全有保障。”李海兵从培养架上拿起一瓶瓶苗介绍说,“这一个培养室一年就能培养60万株蝴蝶兰。”
“在海拔1500米的济源市思礼镇水洪池村,还有1万亩高山催花基地。”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李玥玫科长对记者说,“水洪池地处王屋山深处,地下水充足,水质好,气候温润,是完全按标准化建设的催花基地。”
今年40岁的接种手靳小敏,家住兰花基地旁的轵城镇东轵城村。在静静的万级洁净接种室,身着接种衣、带着口罩的靳小敏说:“每天收入能达到120元左右,比风吹日晒种地收入高了许多。”
记者来到一间花房,打开推拉门,眼前的兰花或紫或黄,争奇斗艳,沁人心脾。
“我们去年已完成鸡蛋生态牧养、金针菇等四个市级标准化项目,蝴蝶兰和王屋山核桃两个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今年验收,标准化农业正在搭起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平台。”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牛永清说。
两辆厢式大卡车正在装发往兰州的货,天天与花打交道的工人来自附近乡镇。家住东天江村的商春霞毕业于洛阳林业职业学院,她笑笑说:“我去洗洗手上的土,握握记者的手沾点文气,自己也多写写大家的快乐。”记者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说:“带土的手有兰花香,握一握能接地气。”
(本报济源2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崔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