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刹住奢侈浪费之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01版)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密衔接,掷地有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多措并举制止奢侈浪费,努力使党风政风民风获得根本性好转,是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回顾古今中外历史不难发现,“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特别出名的败家帝王。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在执政期间,穷奢极欲,肆虐百姓。他爱吃山珍海味,平时所食必须是西北产的蔬菜,东海捕的鲸鱼;调味的佐料是南姜北盐,并有上千人为他种菜、捕鱼、运输、烹饪。他的倒行逆施终于引起天下人的不满,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夏朝覆亡。隋炀帝杨广即位日久逐渐纵情声色,政事日荒。他大兴土木,滥设御宴,国库日益吃紧,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隋朝政权终被推翻。西晋被称为“最拜金”王朝,皇帝卖官鬻爵、奢侈成性,官员攀比炫富、崇尚空谈,社会腐败不堪。西晋王朝的奢侈糜烂不仅导致了本王朝的灭亡,而且将中国历史带入了长期的纷争战乱,将当时的无数百姓拖入苦难深渊。

        世界历史上一些国家奢侈腐败导致亡国之例不胜枚举。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醉生梦死,他的惊世名言是:“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五拥有3000匹马,217部马车,150个穿着丝绒、佩戴着金饰的随身侍从,以及30位医生。王室在1751年一年中的花费共达6800万银币——几乎占了政府总收入的1/4。封建专制君主和贵族们的奢侈生活和国家残酷苛刻的赋役最终激起了法国人民的群起反抗和革命爆发。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昭示我们,勤俭节约立业兴国,奢侈浪费国败家亡。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消费。我们应该进一步认清奢侈浪费的危害,杜绝这种不良行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造成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

        二、奢侈浪费已成一大公害

        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滋长的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恶劣习气,已成为一大公害。

        ——奢侈浪费损耗社会财富。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增加物质财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物质财富的增加是来之不易,是全体劳动者勤奋努力的结果,因此对财富要珍惜,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如果财富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使用,人们得到财富后又挥霍浪费掉,就丧失了创造财富的本来意义。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表明我国社会总体财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仍然靠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任务依然很繁重,国家的繁荣富强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长期的艰苦奋斗。过度消费、奢侈浪费不但会白白损耗社会财富,而且会使经济发展水平倒退。

        ——奢侈浪费销蚀奋斗精神。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艰苦奋斗精神的形成和滋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相互砥砺,传承弘扬。如果党员干部们贪图享乐、奢侈浪费成风,就会消磨斗志,淡化理想信念,滋长不正之风,而这种状况又会迅速传导进而影响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危及党和人民的事业。

        ——奢侈浪费滋生腐败,败坏党风政风民风。“民以食为天”,富裕起来的人们特别重视“舌尖上的消费”,但出问题的是公款消费。一些人利用职权花公款很舍得,吃饭是越贵越好,点菜是越多越好。“舌尖上的浪费”不断蔓延到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各个领域和环节。有些党员干部不但在生活上追求奢华,而且在工作上贪大求洋,喜欢大项目、大规划、大手笔,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从目前领导干部的收入水平来看,仅靠工资等合法收入是不能满足个别人生活奢侈浪费需求的;从国家现有的资源看,也是不能满足急于出政绩的需求的。因此,一些领导干部为了维持自己无法满足的奢侈生活,为了实现急功近利的工作目标,便去寻求非正常途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打政策的擦边球,欺上瞒下等不正当工作手段屡见不鲜。这些做法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离间了党群关系。

        总之,奢侈浪费挥霍了有限的社会财富,透支了资源,造成了贫富差距,极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奢侈浪费之风一日不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就会严重受损。不遏制奢侈浪费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犯罪。对待奢侈浪费,我们必须重拳出击,多管齐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吃点、喝点没啥,用不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13亿人口中还有1个多亿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仍然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要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必须大力倡导不畏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和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奉献的革命意志。

        二要养成良好作风,滋养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杜绝奢侈浪费现象,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沉湎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不能自拔,就会使一些干部不惜铤而走险,通过违法犯罪的方式获取利益。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工作观问题。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消费。

        目前,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商家,将奢侈生活和浪费行为渲染成拥有地位与权势的象征或成功人士的标志,混淆了群众的视听。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一些干部群众的消费行为,造成了愈演愈烈的铺张浪费。坚决刹住奢侈浪费之风,要端正消费观念,净化舆论环境,倡导文明、科学、合理消费。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表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不断营造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舆论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不给炫耀性消费等负面消费观留下空间。比如,在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畸高的“最低消费”,它拉升了公款、商务、结婚等消费的下限,成为惯例性的超需要消费,刚性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光明日报等媒体抓住这一普遍存在的“规则”穷追猛打。管理部门要对此作出研究,从制度、政策上作出调整。目前,已有一些餐饮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希望全国的餐饮企业都来降低或终止所有的畸高的“最低消费”标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齐力倡导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才能成为党员干部、广大公民的自觉行为。

        四要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制止奢侈浪费要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执法。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奢侈浪费之风是否确实扭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要严格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鼓励各种方式举报。认真梳理研判网络舆情,主动出击,严格查处。要借助媒体力量,公开曝光奢侈浪费典型案件,以儆效尤。要强化“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的观念,发挥刑法的反奢侈浪费的功能,将党政机关和干部随意处置国家资产、随意挥霍公共资金、随意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违法必究。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才能创造一个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洪向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