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体育盛会可否节俭

    ——从南京青奥会的筹办说起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09版)
    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音:lèlè乐乐)。(资料图片)

        自2010年成功获得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后,南京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各项筹备工作。所有人都认为,素有“六朝金粉地”的南京定会大刀阔斧,不惜代价,让2014年的青奥会光彩照人。然而,筹备工作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与以往的众多体育盛会相比,南京城还是“冷清了不少”。

     

    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

     

        南京青奥会在筹办之初,就提出了“节俭办青奥”的主张。规划中的26个比赛场馆(兼训练场馆)、8个训练场馆,都以“能改不建,能修不换”为原则,仅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新建了橄榄球、曲棍球、小轮车和沙滩排球4个场馆,其他均利用现有体育馆稍加维修和改造后投入使用。比赛设备也以“能租不买,能借不租”为绿色理念,大部分采用临时租赁的方式,降低办赛成本。

     

        有人疑惑:体育赛事遵循了精简的原则,是不是就办不好?

     

        “简约不简单,精炼又不失精彩。”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丁铭告诉记者:“南京青奥会以节俭、绿色、环保等理念控制赛会规模,降低办赛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以开幕式筹备为例,在创意方案征集中,南京明确了“青春活力、青年主体、惊喜难忘、节俭平安”的原则,组委会工作人员沈振宇告诉记者:“青奥会面向的群体是14岁-18岁的青少年,不请明星大腕,让青年人唱主角!”

     

    好事怎样才能办好?

     

        2010年,南京投资近16亿元,整治老城范围内的全部主干道和重要次干道等。现如今,南京全市有近1/3的道路在修建或改造,6条地铁线也在同期建设。

     

        人们不禁疑惑:如果精简之风同样适用于体育盛会,那么道路修建又为何要如此大手笔,并急着同时开工?这对交通拥堵现象本就十分严重的南京来说,不是“雪上加霜”吗?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市容环境水平是南京在迎青奥过程中的惠民之举,修建地铁、升级道路的目的也是为更加方便大家出行。然而,尽管政府已最大限度考虑百姓利益,但似乎民众依然充满质疑和抱怨。

     

        “与其花这么大工夫赶工期,还不如分点钱用在医疗、教育这些刀刃上。要面子的事哪一个不费钱,在我看来,青奥会有很多铺张浪费之举。”老南京人宋志国直言不讳,而这也代表了不少南京人的看法。

     

        都说好事办好才是真的好,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怎么才能使过程中的这些“麻烦事”对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让群众理解?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让体育回归体育

     

        青奥会回归体育本源的意味要远远浓于更强调竞技水平的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的核心价值是除了竞技体育以外的文化教育本源,我们要将体育文化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南京青奥组委执行主席杨卫泽说。

     

        自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国内不少城市积极承办各类国际赛事,如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运动会的焦点本该是体育竞技,然而一些承办城市一再背离初衷,将获得赛事承办权看做是为政府“挣面子”,赛事筹备工作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重点被放在诸如修建酒店式的奥运村、展示豪华的体育设施上,本末倒置。过多、过度的筹建工作使体育赛事背离初衷,成了扰民、伤财的工程。

     

        “我们不追求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但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养成;也不追求伦敦奥运会的金牌荣耀,但求‘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和传播。”丁铭诚恳地表示。

     

        中国观众期待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体育盛会,而看过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外国客人们,也要开始适应逐渐“清淡”的中国赛事,适应洗去“金粉”的南京城。(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刘文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