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旗委书记潘金生去年年初下基层时,六合镇振丰村80岁的老党员梁玉昌向他反映:“我对现在的干部下基层不满意,光访贫问苦、临时救济不行。现在我们农民真正需要的是发展生产的思路、项目、领路人。”
梁玉昌的这番话让潘金生很震动, 阿荣旗于是下决心改革干部下基层做法,成立了323个农村小康引领工作队,1552名干部蹲村转作风干实事,覆盖全旗所有的148个行政村、790个自然屯。
2013年初,记者走进内蒙古阿荣旗农村,看到的是一片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崭新的变化。
农民富了起来
在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宽敞明亮,一栋栋养鸡大棚装满了致富的希望,一座座新建的砖瓦房展示着东山屯农民富起来的骄傲。
村党支部书记崔福说:“今年我们村新修了3公里水泥路,4公里砂石路,建桥涵两座,建卫生厕所60个,改造茅草房31栋,植树13000株……这些都是在农村小康引领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建成的。”
还未走进向阳峪镇松塔沟村,远远就看到了200多栋蔬菜大棚,规模颇为壮观。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森告诉记者,在旗引领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还建起了养牛小区、养貂小区,成立了柞蚕合作社、养牛合作社、大棚蔬菜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通过“一村四社”的建设,村里的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两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一年来,全旗323个引领工作队共走访群众42760余户、19.98万人次,占全旗农村人口的83%。梳理制定民生台账786本,发放民生工作联络卡4.8万余张,记录民情日记476本、2.7万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98起;为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670万元,组织企业社会捐助500万元,为农村谋划实施项目322个,协调项目资金2.17亿元。
农民忙了起来
“三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三个月农闲,三个月耍钱”,这是以前阿荣旗农村的真实写照。
自从村里来了引领队,引领着农民多条腿走路,阿荣旗大部分农民已经“一年四季都不闲,一年四季都赚钱”。
新发乡大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柏林对此感受颇深。他说:“引领队把我们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清了,都给安排好活计了。该种田时种田,地里的活忙完了就到厂子里打工。搞养殖、跑运输、搞基建、做粉刷等等,实在没有啥本事的就到外地打工开眼界学本领。”
六合镇党委书记李金带着记者走进新胜村文化活动室,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农民艺术小剧团正在表演着文化大戏;在东山屯村,农家书屋里十几名农民正在书里“淘金”;在河发村兄弟柳编厂,几十名农民正在忙着编织柳编。
“现在谁还上访啊?有点小矛盾都让引领队给解决掉了,哪儿还有事去访啊!再者说了,都忙着挣钱呢,谁有时间扯那些没用的呢!”向阳峪镇乐昌村党支部书记焦海峰说起村里的变化就一脸高兴。(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通讯员 王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