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书屋就是好!让我们在家里就可以读到好书。”重庆市巴南区新玉村玉龙桥社66岁的陆贤佑感慨地说,自从有了“背篼书屋”,他只要在家里“下单子”,就能坐等好书上门了。
2008年,巴南区启动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已建成198个村级书屋和30个社区书屋,配送图书近50万册,率先在重庆实现了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但由于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农家书屋仍存在借阅不便等问题。“怎么才能让书流动起来、使用起来?”新玉村大学生村官崔靖东提出办“背篼书屋”,利用进村入户调查走访的机会,用背篼将群众需要的书送巴南区。“背篼书屋”就这样诞生了。
新玉村农家书屋共有3000多册图书,以前每个月只能借出去十几本,自从有了“背篼书屋”后,每个月的借阅量增长了两三倍。崔靖东的做法带动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巴南区47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加入了“背篼书屋”的队伍。他们从农家书屋中挑选出老人喜欢的通俗演义、红白喜事、楹联对子,青年人急需的种养技术、务工技能、社保维权,儿童欢迎的教辅读物、童话故事、中外经典等品种的图书,装在背篼里,利用春节、农闲、寒暑假,把一本本好书送到农户家中。
大学生村官自创的“背篼书屋”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巴南区还在全区推广了“背篼书屋”服务模式,将送书服务的主体扩大到全体村委会成员。推广“背篼书屋”服务模式两年来,巴南区各农家书屋共为农民送各类书籍4万多册,将农家书屋的读者发展到了近10万人。有人说,是“背篼书屋”背出了一个书香巴南。(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赵正荣 吕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