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书桌、几张椅子、一个小书柜、一顶吊扇……走进罗来康在淡水第六小学的办公室,记者很难想象,他从这么简陋的环境里辅导出了一批小发明家。
“我要在孩子心中种下发明的种子。”今年67岁的罗来康谈起科普教育,乐呵呵的,神采奕奕,看起来只有50岁。5年来,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辅导近400多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的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他的事迹,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的关注。
罗来康,曾任山东省特种粘接技术研究所所长,曾获得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奖。2006年,因身体原因,他提前退休,来广东惠州大亚湾休养定居。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罗来康走进课堂,当起了“科技顾问”。为了每天能到大亚湾西区幼儿园、淡水第六小学、惠阳一中、惠阳崇雅中学4所学校辅导学生,罗来康辞掉了北京两家公司月薪逾万元的工作。
和孩子们一起“玩”,他分文不取。不单是免费上课,对表现好的学生,罗来康还自己贴钱给他们买小礼物进行奖励。很多人不理解这位曾带出一批硕士、博士的老教授,现在怎么和一群4岁—15岁的孩子们“玩”在了一起。罗来康说:“我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在发明创造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功。”
“我想发明万能零食机,随时都可以做出好吃的!”在科普课上,问到最想发明什么时,一位低年级同学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而罗来康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所有的发明都源自人类美好的愿望。记住,这是把梦想变为现实的重要一步!”
在孩子心中种下发明的梦想,是罗来康最大的愿望。在罗来康的课堂上,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充满乐趣的游戏、趣味故事、科学小实验。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创造。
曾俊龙是淡水第六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前不久,他发现在学校里很多同学的红领巾因为没有系紧而掉落遗失,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发明一个小装置套在红领巾上,每当松脱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及时提醒粗心的同学。在罗来康的辅导下,他把奇思妙想做成了实物。
“把学校里的‘差生’、调皮捣蛋的孩子都给我送来,我能把他们教好。”罗来康对几所学校的负责人说。他认为,“突发奇想是发明家最重要的特质,调皮捣蛋的孩子爱玩,培养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更加投入。”
在教学中,罗来康每天应对着孩子们各种奇怪的问题,乐此不疲。“孩子们不把我当老师,把我当他们的大朋友。”他自豪地说,“我和他们在一起,自己也年轻许多,而且越来越有灵感了。”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发明创造的能手,如今,罗来康呼吁在惠州启动“百名小发明家培养工程”、打造“发明创造示范基地”。
“培养发明家,要从5岁娃娃抓起,要给他们的成长提供‘教室’和‘舞台’。”他说。(本报记者 袁于飞 本报通讯员 苏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