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文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卓越、有影响的油画家之一。他历经磨难,于1973年去世,年仅五十八岁,至今已整整四十年。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杰作,也留下了丰富的、极有远见卓识的关于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的理论与主张。这都是我们极可珍贵的文化财富。
他创作的《开国大典》庄严、肃穆、富丽、祥和又蕴含着激情与生机。当时就印成年画,进入千家万户;毛泽东主席看到这幅巨画高兴地说:“是中国,是大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这件作品直至今日,仍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公认和激赏。除此之外,他取材于人民生活及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创作还有《戈壁驼影》、《北平解放》、《新解放区生产自救》、《抗美援朝》、《春到西藏》、《红军不怕远征难》以及《百万雄师下江南》、《千年土地翻了身》等等。1955年他重走红军长征路,1962年远赴西藏,每次行程数月,不畏艰险,刻苦写生创作,表现了当时人们难得一见的西陲壮丽河山,纯朴善良的藏彝同胞,及那里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那些翻身农奴的肖像,如《山歌》等系列作品,表现了一个从遥远的历史走来,苦难深重又获得新生的伟大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他们既是普通的风尘朴朴的劳动者,又像生活在英雄史诗中。在肖像画领域中,他有独到的成就。
董希文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油画民族化的理论和方法。这虽然在当时已是许多艺术家的共识,但他的追求和尝试是最为自觉、最有成果的。他说过:“油画民族化对油画来讲,不仅是油画的发展;而重要的是吸收外来的,把民族艺术加以发展。”他有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修养,尊重人民群众的审美精神。解放前曾在敦煌莫高窟下过三年刻苦的临摹与研究的功夫。对西方油画,他不拘门派,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他又有着高超的绘画功底,故能融汇中西,自成一格。值得注意的是,“油画民族化”,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不是一种单一的模式,而是根据表现对象与题材的不同,创作时心境与主观状态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时出创意。如果说《开国大典》中的严谨与秩序是古典主义的;那么《红军不怕远征难》则具有纵情挥洒的浪漫气质。而《哈萨克牧羊女》等画别具一格,是洒脱的绘画性与典雅的装饰性完美的结合。他启发了我们,由于中西艺术的丰富多彩,艺术家秉赋修养的不同,油画民族化,将会有多种可能性和不同的风格。而“化”的过程,既是一种自觉的追求,又是条件成熟后水到渠成的。
在两次藏区写生中,他面对真人实景作画,生动具体又不拘于眼前的对象。他调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与感受,将“对景写生”升华为“对景创作”。虽然许多时候写生带有收集创作素材的目的,但他的大多数作品都独立成篇,成为精美完整的杰作。
在长期从事的美术教育中,他独树一帜,提出了“顺水推舟”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强调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与尊重、爱护学生艺术感觉与个性相结合,鼓励大胆探索。现在这些原则已被普遍接受。他桃李满天下,为艺坛培养了众多的优秀画家。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重温董先生在有限的生命和创作实践中所产生的经典作品,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将给我们新的重要启示。
姚钟华(云南油画学会名誉主席)
【董希文简介】
董希文,1914年生于浙江绍兴,1973年因病在北京逝世。青年时曾就读于芝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河内巴黎美专分校、国立杭州艺专。师从于颜文樑、刘海粟、林风眠、常书鸿等大师。1946年应徐悲鸿邀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董希文工作室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董希文于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民众生活地区写生创作。1943年远赴西北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精髓和技法。1946年后到北平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运动,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巨作如《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等,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
上世纪50至60年代他曾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并三次深入西藏牧民地区,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大量作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鲜明提出“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成为新中国具有影响力与开创性的艺术家及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董希文的主要绘画作品有:《苗女赶场》、《哈萨克牧羊女》、《戈壁驼影》、《北平入城式》、《人民英雄纪念碑草图—武昌起义》、《开国大典》、《春到西藏》、《千年土地翻了身》、《百万雄师下江南》、《红军过草地》、《大渡河泸定铁索桥》、《山歌》、《毛儿盖黑水姑娘》、《江孜街头》、《喜马拉雅山颂》等。
董希文的主要论著有:《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绘画的色彩问题》、《素描基本练习对于彩墨画教学的关系》、《关于壁画的形式与制作方法》、《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经验》等。
(董一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