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刘小兵)本报12月21日《大视野》版刊登了记者与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谈传统教育的访谈《中国传统教育:我们今天是否还需要?》,引起了各界读者的强烈反响,他们纷纷来电来信,对钱文忠所提到的“中国传统教育的长短优劣是非常复杂的,绝不能一概而论”,“教育应该首先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对自己负责”等观点表达认同,同时也希望全社会能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方法,回归其育人的本真。
传统教育大有可取之处
钱文忠教授在分析传统教育时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固然有“压抑”的一面,但也非常强调“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尤其是在几千年漫长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孩子成长过程的极其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湖北武警武汉市支队政治部邓志强对此深以为然,他觉得钱教授的言论为传统教育做了很好的“望闻问切”,拉直了人们的问号,在当下,传统教育很有再认知、再升华的必要。他认为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所在,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会人“知书达理”和“仰望星空”的必经之路。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汉语教师马得清也认为,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传统教育自有其合理的实用价值和基础价值,例如母语学习方式,注重认字、书写、背诵,非常简单实用,而把理解留在了孩子成长和成人的过程中,留在了他们的心智和人生经验的成熟之后。
教孩子明白“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对当今一些教育工作者一味向孩子让步的现状,钱文忠提出“我赞成对孩子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孩子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对此,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王皇很赞同:“我父亲就是一名乡镇中学教师,他对学生要求就很严格,当有人对他的严格有不同意见,说其他老师班里都是欢声笑语时,父亲说:‘学习本来就不是快乐的,该要求的就是要要求。’”
“教育不仅是让孩子们获得知识,也要让孩子们明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快乐和痛苦总是相伴而行,吃苦也是一种幸福。”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的司念伟在来信中写道。他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孩子时,再也不要一味让步了,而是要通过委屈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等,带给孩子一个五味杂陈的成长过程,使他们明白,通过各种努力换取的成功,将会是他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钱文忠的“教育应该首先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对自己负责”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读者的高度认可。不少读者都谈到,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就是要回归到教育家办学,回归全面育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国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江苏省姜堰市广播电视台顾盛杉引用了这句话。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对孩子的需要,应有所限制,不行就是不行,再哭再闹也没用。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要以坚决的、不容置疑的口气予以否定,孩子才会听从大人的意见。育人要从小抓起,及时发现和纠正过错,才能促其成才。
山西省晋城市十中杨党辉反思当今教育,认为教师成了“教书匠”,学生成了“考试仪”,读书的唯一目标就是考试,太过于功利化了。他觉得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光是教学生文化知识,更应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技能、自理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要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遏制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他认为,这不仅需要来一场全民教育启蒙,更需要“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