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北大提出,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更加绿色环保、更加具有魅力、更加和谐包容的“大美北大”。
北大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我们就必须建设一流的校园环境,要在文脉传承、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大美北大”,首先要以服务为本,要能够支撑和保障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职能,同时,又必须是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绿色校园和人文校园,此外还要不断拓展优化校园空间,为北大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战略空间。未来的北大,既是湖塔相伴、山水相依的名胜之地,也将是兼容并包、学术繁荣的文化重镇;既将散列着恢宏敞亮、青砖绿瓦的现代化校舍,也会漫步着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博学师生。北大的精神将以“大美北大”为物质载体,不断发扬光大。
具体来讲,建设“大美北大”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一要将建设“大美北大”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心任务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创建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成果,又要立足自身,改革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形成北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强大物质保障,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新经验,示范引领,走在前列。
二要将合理规划、科学决策与扩大师生参与、集思广益相结合。扩大师生参与,有助于“大美北大”最大限度地反映广大师生的多元需求,体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统一规划将确保“大美北大”建设的前瞻性、整体性,确保“大美北大”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目标,突出北大传统,体现北大气派。
三要将建设“大美北大”与学校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实际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以学校实际为出发点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助推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格局。
我们建设“大美北大”,具体举措包括:
一是建设绿色校园。北大的“绿色校园”建设已经基本摸索到出路,即通过科研服务社会需求和环境管理决策需求;通过教育培养和输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师生环境生态保护的习惯;通过校园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北大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和资源节约型校园。
在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中,北大多渠道解决校园水系水源问题;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教材书籍循环使用;注重校园生态建设,严格保护古树古木,探索将典型的自然化的生物栖息环境设置为校园生态保护区。在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北大还将引入物联感知等先进技术成果,建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对校园典型楼宇进行节能改造,完成煤改气工程,建设太阳能示范项目;全面探索用水用电的定额收费制度。
二是建设人文校园。北大将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文物普查建档工作和古建标识系统建设工作。传承与创新校园历史文脉,加强对校园各个历史时期典型建筑和环境的保护,推动校内具有历史意义的馆藏和收藏品的保护和展示活动,延续历史记忆。优化校园功能分区,提升功能区人文品质。
三是拓展优化校园空间。当前,北大正在实施新一轮校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优化校园生活和服务设施布局。在燕园中区,我们将推动中央公共文化区建设工程,在燕园西区,推动燕园新区建设工程,在燕园东区,推动院系规划建设;在医学部校区,加快西北区规划建设;在昌平校区,努力形成北京北部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昌平新城未来结点。此外,更要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在海淀北部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北大未来科学城”,努力拓展北大未来发展新的战略空间,为北大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