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日前在印度西南沿海著名旅游胜地果阿邦首府帕纳吉闭幕。印度影片《盲马的救济品》获得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出演斯里兰卡电影《有你,没有你》的印度演员安贾莉·帕蒂尔赢得最佳女演员奖。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最新3D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亮相,成为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影片受到了印度电影圈的广泛好评,电影成功地将高科技电影特效和印度元素结合起来,打造了一部有着“印度风”的好莱坞大作,牢牢揪住了印度观众的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印度各大影院上映的第一周,拿下了近1.95亿卢比(约合350万美元)的极佳票房,并创下20世纪福克斯影业在印度首周上映的第二好成绩,仅次于《阿凡达》。
印度国际电影节始于1952年,自197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是印度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也是南亚地区最主要的电影节。由中国导演胡玫执导的影片《孔子》参加了本次电影节“亚洲灵魂”单元的放映。为纪念印度电影今年诞生100周年,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安排了“印度全景”单元,共放映宝莱坞不同时期的20部剧情片和19部纪录片,展现印度电影从默片、黑白片发展到有声、彩色电影的历程,使观众领略了印度电影业的演变进程。
近年来,印度电影向世界展现自己与时俱进的形象。过去人们对印度电影的印象是蹦蹦跳跳、唱唱闹闹,观众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而如今的印度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观感是好看,电影音乐不再传统,而是带有明显的流行音乐味道,舞蹈也有了新的表现方式。一些电影中,世界流行的街舞已取代了传统民间舞蹈。印度电影在内容和类型上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印度电影商业化的复苏,带动了印度电影独立制片人的创作热情。除宝莱坞之外,许多独立的电影制片人开始聚焦文化现象和现实社会困境,越来越接近印度大众口味。
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收效颇丰,在海外发行、国际合作上屡屡出手,取得了突破。以《三傻大闹宝莱坞》为例,该片以在海外发行400个拷贝的成绩创下了印度影片的海外发行量之最。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因此印度利用这个语言禀赋加快其电影业国际化进程。很多宝莱坞出品的印地语电影开始使用英文片名。此外,一些印地语影片的主题曲采用了英文歌曲,影片中有时还会出现英文对白。由于印度电影独有的民族性,欧美的印度裔社区成为印度电影的主要消费群。
(本报伊斯兰堡12月9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