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艺术的飞速发展,荧屏上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主题积极、主流彰显、主调鲜明,艺术呈现完美、技术制作精湛的上品佳作,它们不仅代表了当下中国电视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更标领着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方向。当然,在书写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利好态势之中,一种似曾相识的“新三突出”创作倾向,也当引起特别的关注和警惕。
在电视剧,尤其是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中,近年来,历经各种曲折离奇、世间劫难,却始终坚持到底、笑对人生的“绝世好人”一度成为荧屏“宠儿”。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王海涛今年四十一》、《家常菜》,今年亮相荧屏的《叶落长安》等剧,主创人员都在竭力试图改变以往家庭伦理剧的苦情、悲情叙事以及“两个人一辈子”的琐碎的编年体模式,用塑造出在生活极其不顺、日子极其坎坷、命运极其走背的情况下,却始终坚定乐观、笑对人生的“极端好人”形象,来拓展家庭伦理剧的表现空间。这种探索和努力值得肯定,但“绝世好人”的形象,却将人物塑造推向了极致。
曾热播的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彰显社会稳定、民族和谐、化解仇恨、消除矛盾,倡导各民族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集世间所有美德于一身的极品好女人的形象。她用宽容、善良化解矛盾,以忍让、迁就求得和解。这固然吻合该剧的主旨,但完美化身般的人物,却难免让人高山仰止,多少失去了一些真实性与可信度,也使人物的性格、心理发展脉络缺少了变化的层次感。
此外,在一些谍战剧,以及融入了战争、悬疑、情感等各种元素的年代剧中,人们也不难看到某些以贬低对手智力和能力的敌我双方并不完全对等的博弈与较量,来凸显剧中正面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完美形象的例子。
电视剧创作中这种几乎把人世间所有磨难以及应对磨难的一切美好品德,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的创作模式,明显带有过去“三突出”、高大全的痕迹。剧中人物好便好到骨髓血液,坏就坏到头脚流脓;不懂事理乃翻天覆地地惹是生非,善良宽容则没有道理地示好忍让;愚蠢弱智到违背常识,聪慧机智赛过诸葛孔明……最终结果,均是主人公的极致之好或曰高尚的人性光辉,摆平了一切事端、化解了所有矛盾,同时还感化了与其对立的家人、朋友甚至对手,使之发生转变。烘云托月、百鸟朝凤,其“三突出”的思维模式清晰可见。
尽管这些作品在坊间颇有口碑、收视飘红,但收视率不是衡量电视艺术水准的唯一标准。这种“新三突出”的创作倾向,使作品缺少对沧桑社会历史和扎实生活底蕴的细腻抒写,缺少以平实、质朴的心态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和展示,缺少将儿女情长与现实生活质感真正融为一体的浓烈的人间烟火气味,更缺少直面时代剧烈动荡对人们精神、心灵以及人性深处的痛彻骨髓的深刻读解和剖析。
时下,社会环境的躁动肤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等现象颇为常见,使电视艺术生产很难做到深入生活、潜心钻研、精打细磨、精益求精,而对市场经济和“眼球”效益的一味追逐,对理解与运用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原则的浅尝辄止,都直接导致了这种“新三突出”创作倾向的悄然出现。
对于电视艺术创作而言,主流价值的凸显与艺术手段呈现之间有时并不完全对等;而主要人物的极致刻画,也并不意味着就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真诚地希望未来中国电视艺术的创作,能够多一些对人性的挖掘和对人的精神、心灵的深刻读解与剖析,多一些对时代的关照、对平常心态的书写和对生活的尊重,而不仅仅是让人高山仰止的“绝世好人”的展演和过于戏剧化的夸张表现与“一刀切”。
(作者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