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我去南方某古村落考察,见一老婆婆用一木榔头捶土布。“啪啪啪!”捶过一面,翻过来,再捶另一面,“啪啪啪!”土布置在一块青石板上,老婆婆手里的木榔头在空中划着弧线。那土布是老婆婆自己用织布机织就的,前晌染过,刚刚晒干。我感兴趣的不是木榔头捶的土布,而是捶土布的木榔头。
木榔头呈金黄色,虽饱经岁月捶打,头部依然坚硬,光泽沉稳。手柄暗红发亮,长度适中。时间和时间之外的一切,已经把那把木榔头消磨得相当圆润了,一看就有故事,不是一般的木头。我问:“老婆婆,木榔头是什么木头做的啊?”她只管“啪啪啪”地捶,不理我。我耐心等待她的回答,可她就是不理我。
我有些尴尬,去接她手里的木榔头,说:“您直直腰吧,我来捶。”她犹豫了一下,似是要拒绝,但还是把木榔头交给了我。我抡起木榔头,“啪啪啪”一通猛捶。
她把那块捶妥的土布,叠得齐齐整整,放好,才正眼看了看我,说:“柚木。”我皱着眉头,不知所云。她用双手比划着一种水果的形状——什么?柚子?嗨,不是柚木,是柚子木吧?
“柚子木?”我问。她点点头。
“咦,柚子木呀!”我有些惊讶。
其实,柚子木和柚木完全是两回事,这是我后来才知晓的。柚木被木行尊为“万木之王”,在缅甸、印尼被称为“国宝”。一株柚木从生长到成材至少要50年的时间。柚木含有极重的油质,这种油质使之保持永久不变形,且带有特别的香味,能驱蛇、虫、鼠、蚁。
呀呀呀!巴黎圣母院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等世界闻名的建筑,都是用柚木做木柱。柚木的坚实,稳固,与之可比者无几。北京虽然不长柚木,可北京那些著名建筑中使用的柚木,却有据可查。
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柚木的。
历史博物馆的柱子是柚木的。
民族文化宫的柱子是柚木的。
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木船是柚木打造的。“泰坦尼克号”的甲板是用柚木铺设的。柚木坚硬,但并没有暴烈的脾气,而是性格温和。木纹呈金色,有富贵之气,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愈加生动如新。
在民间,柚木当然是少见的了。但产柚子的南方,柚子木倒是常见的。柚子木的树根,有消炎解毒之功效。一些豪猪和竹鼠养殖场,时常会往圈舍里丢些柚子木树根,让它们啃,治拉肚子呢。柚子木韧性极好,虽坚硬,但不刁蛮,不霸气,用来做榔头正好适合捶布。
“捶土布,用柚子木榔头有哪些好处?”我问。老婆婆哇啦哇啦说了半晌,当地土话很难听懂,但大体意思我听明白了,用我的话归纳一下吧——
原来,用木榔头捶刚刚染过的土布有三个作用:一则捶掉土布的烈性,使其柔韧;二则把染色过重的地方捶开,使其颜色均匀;三则把榔头中柚子木特有的气味捶进布里,使其免受虫蛀。
“莫(买)布吗?”不经意间,老婆婆指了指那叠土布,问我。
“这个,也卖吗?”我指了指柚子木榔头。
老婆婆转身从角落里又提来一把木榔头,说,这把也是柚子木的,卖这把。
我买下了。尽管不是柚木的,也挺好。老婆婆终于开心地乐了。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