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安庆,一定要去太湖五千年文博园看一看,那是一部立体的中华文化百科全书,是我们一个穷山村里开出的文化奇葩。”日前,在安徽省安庆市采访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锦宏热心地向记者推荐。
从安庆上高速行车一个小时,一到太湖县出口,远远就看到山坡上耸立的砖塔和隐约的城墙、雕像……周锦宏告诉记者,这就是依靠民间投资建设起来的五千年文博园,去年5月份开园,现在已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A级国家旅游景区”。
拾级而上,穿过极具徽派建筑艺术特色的大门,走进“五千年文化走廊”,文博园的工作人员程萍萍自豪地说:“从这里开始,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历史。”我们随她从清朝开始“逆流而上”,探访明元宋唐,直至春秋战国、三皇五帝、盘古开天……
正当记者徜徉在这立体的历史画卷中,文博园建设者朱林寿沾满了一脚的泥巴匆匆赶来。“我是从文博园二期工地赶过来的。”他指着对面不远的工地对记者说,“文博园规划占地1200亩,总投资12亿元。二期将于明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别看这个年轻人个子小,但是他有大志向。”太湖县委书记应杰苗对记者说,“这里过去是一座乱石岗,既无古迹之幽,也无山水之美。能‘无中生有’,变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品牌,奥秘就在于有这样热心文化的投资人引领,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
朱林寿从小酷爱艺术,11岁开始迷上根雕和烙画。他将烙画这一古老绘画艺术与中华五千年文化相融合,作品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并出口到东南亚、北美、西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一般的主题公园不同,文博园承载了朱林寿的一个梦,那就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复兴梦。这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谋而合。说到文博园的前景,外表文弱朴实的朱林寿立刻显出雄心勃勃的神采:“文化资源往往藏而难露,有‘说头’没‘看头’,而精美的艺术作品则能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信息。我的一个想法就是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形象化、立体化,让普通人在娱乐中感受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360行文化园内,来自湖北黄冈育英学校的五年级学生李谦和他的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导游讲解养蚕、织布等传统手工艺术。朱林寿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很难接触到像卖挖耳勺、拉洋片等已经消逝的生活业态,为了真实地再现360行,文博园组织数十位工艺大师组成创作团队,历时一年,项目耗资数千万元,设计创作出一万八千个不同行业的人物铜像。
在根雕馆,5万余件根雕让人叹为观止。“这件是当今世界唯一以根雕艺术表现的《清明上河图》,是在一根由9棵树连在一起的树根上完成的,长22米,重10吨左右,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朱林寿说。
“文博园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精品典范。”应杰苗说,在国家级贫困县太湖县的产业棋盘上,五千年文博园的落户,好比布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带动了经济发展,一子激得满盘活。仅仅一年,文博园就成了太湖县周边地区的休闲胜地,自2011年5月开园以来,仅门票收入一项每年就有5000万元,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
文博园也成了当地老百姓休闲的好去处——为了回报家乡,太湖本地居民可以终生免费入园娱乐。文博园所在的观音村也成为最大受益者,全村30%的劳动力在文博园务工、经商,每年收入500万元以上;村民在文博园附近经营饭店、宾馆20多家,生意兴隆。
(本报记者 郭丽君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