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年担任过美国国会议员的邦克先生(Don Bonker)、瑞格尔先生(Don Riegle),以及担任过美国副助理国务卿的维纳先生(Jonathan Winer)以安可顾问的身份来华访问。在华期间,就中美互信、中国企业如何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等热门话题,他们接受了记者专访。
近年来,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经常受到非正常干扰,这里面最突出的原因是中美双方在政治上缺乏互信。记者就此问道: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在政治上的互信对于创造良好投资环境非常重要。中国市场正逐步实现国际化,对来自美国及全世界的投资采取非常开放的政策,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美国很少看到中国品牌的产品,中国只是美国品牌的“代工者”。
中国对美国是非常友好的,如果美国希望吸引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需要加强双方间的互信,其中政治上的互信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国能够在涉及中国根本利益的事情上(比如台湾、西藏)更多体谅中国,照顾到中国在政治层面的需求,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到美国的投资。请问各位如何看待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与尊重,未来的变化趋势如何?
邦克:我想先分享一些历史背景。上世纪80至90年代美国制造业大量工厂破产关闭,这是美国企业家做出的商业决定,因为他们认为在中国开设工厂能够节约成本。但对很多中西部的居民而言,他们面临的是失业,城镇不再繁华,由此引发不满情绪,这是一种客观现象。
由于很多美国本土企业受到来自中国的进口及投资威胁,出于自保的目的,他们不得不进行游说,给中国企业扣上“政治”帽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产生了不利影响。我认为面临这些不利影响时,中国企业不应被动承受,而应该采取主动回应的方式,而像安可顾问这样的咨询公司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
维纳:在美国的政界和企业界,同等待遇原则逐渐获得广泛认可与重视。如果美国允许其他国家在某个行业进行投资,这些国家也必须开放美国企业在相应行业投资。所以如果某个国家能够放宽对于国外投资的限制,该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也将获得相应的支持。
目前中美两国都结束了领导人换届,将进入稳定发展期,对于两国之间就同等待遇原则加深对话与协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在与美国政府官员交流时,他们也不乏怨言,但是抱怨无法解决问题。我认为更有意义的做法是各自认真审视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双方坐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良策,同时抓住机遇推进合作。
瑞格尔:中美双方在建设互信关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中美双方互信关系的长期良性发展我也深具信心。我认为中美领导人之间应该尽早直接会谈和坦率沟通,共同讨论实际的措施以满足相互的需求。这应该成为双方的共同目标。中美双方之间的交流越多,越有助于及早实现这一目标。
1979年我访问中国时的一大发现就是——中美人民有很多的共同点,尽管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体制,但两国的人民并没有很大区别,完全可以互相交流。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领导力的提升也意味着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美两国不仅对本国人民承担责任,同时也对世界承担责任。我们在和很多中国卓有成就的商业领袖进行交流时发现,他们都非常愿意把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带到世界各地以造福当地的人民。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促使其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把中国的技术、知识、经验带到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在美国很受欢迎,美国非常欢迎中国的产品,中国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不仅使中国受益,也使美国受益。
维纳:外国企业早已参与到美国的市场竞争之中,比如卡塔尔的企业。卡塔尔跟美国的政治体系非常不同,但尽管卡塔尔和美国在政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涉及到比较具体的商业交易时,一般都可以成功。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的案例只是七年前的一个特殊个案,这一事件的背景其实是当时有一个美国本土的竞购企业,也非常希望收购优尼科。所以并不存在意识形态或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是最现实的商业利益决定了交易是否能够成功。
未来50年中美会不会成为最大的能源竞争者?答案是肯定的。未来50年中美会不会在能源领域开展相互合作?答案也是肯定的。其实中美关系和任何的双边关系一样,对彼此都很重要。在双边关系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比较有影响力或引起关注的事件,但中美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商也将持续,危机是会化解的。
(本报记者 马晓毅)